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7年08月29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关注·热点
版面翻页
关注·热点
04

青春有缘 相伴同行

□ 本报记者 黄笛森

8月28日是农历七月初七,也称“七夕”,相传牛郎织女每年在这一天相会,有着非常浪漫的爱情传说。如今,无论是“七夕”这个中国情人节还是2月14日西方情人节到来之际,总会看到不少人吐露出形单影只的伤感之情。的确,现代高楼筑起的心墙,让越来越多的宅男宅女为相亲交友、寻找另一半犯难不已……

青春有缘,相伴同行,我市共青团各级组织纷纷当起了红娘,为青年男女搭起了“鹊桥”。

婚恋观专题讲座

大龄单身男女日益增多

“没人愿意年年过光棍节,单身越久越习惯单身……”这是27岁的周玲前几日转发在微信朋友圈的话。大学毕业后,由于忙于工作,加上社交圈子不大,她一直没有遇到自己的“白马王子”,满了25岁之后,家里人便开始关心起她的个人问题,周玲自己也越来越着急。

如今,像周玲这样的单身女青年随处可见,而年满30岁未谈婚论嫁的男女青年也越来越多。据今年7月《中国新闻周刊》相关报道,国家民政局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单身男女人数已近2亿。

刚满35岁的王娟继续行进在“剩女”之路上。她告诉记者,自己是家里的独生女,父母都已年过花甲。以前父母会时不时催催她,偶尔还会托亲朋好友介绍安排相亲,“现在他们已经懒得提了。”她坦言,其实自己心里也急,“不是不想找,而是没遇到合适的。”说着,她还向记者展示了脖子上一根用红绳串起的桃花型吊坠,“这是我才从成都求来招桃花运的。”

“剩男”“剩女”如何炼成

日益增多的大龄“剩男”“剩女”究竟是如何炼成的呢?

今年初,浙江宁波市妇联发布了一份《宁波市大龄未婚青年婚恋障碍及干预措施研究报告》,通过调查该市28-40岁的未婚青年,分析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婚恋需求、择偶心态等。报告显示,所调查的近千名大龄未婚青年中,60%以上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但基本不参加社交活动的同样超过60%,而能在工作环境中经常接触异性的不到13%。

这份研究报告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剩男”“剩女”产生的原因。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人的社交反而趋向闭塞,“宅文化”正悄然成为一种时尚。每天在家和办公室之间作两点运动,闲暇时间能不出门就不出门,打开手机或电脑,似乎一切都有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宅”在家,沉溺于自己的世界。

“除了出门上班,其余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家里追剧、网购或做甜品点心。”王娟坦言自己是一名地道的“宅女”,就连双休日甚至国庆、春节等长假,她除了走亲戚,也始终坚持万不得已不出门。偶尔年休假约同事或同学出去旅游,也全是女性。此外,她QQ和微信列表中的很多好友已许久不联系,“自己的交际圈真的越来越小。”

针对青年人日益闭塞的社交,不少企业、商家搭建起类型各异的相亲交友平台,希望重新焕发出“红娘”这一传统职业的生机,而越来越多的单身青年也开始接触各种各样的相亲活动。据今年2月《重庆晚报》报道,重庆地区单身男女参与相亲的活跃度达21%,在北京、上海、江苏等参与调研的十余省市中排名第二。

鱼龙混杂的交友平台

现有的相亲交友平台五花八门,主要分为线上和线下。其中,线下平台主要还是婚介公司。

记者通过走访发现,重庆的街头巷尾仍有不少婚介公司,规模大小不一,提供有偿服务,但收费标准存在较大差异,从几百元至上万元不等。经了解,同一家中等规模的婚介公司针对不同的群体收费不同,如在一年内帮助工薪阶层寻找姻缘,其收费为3000多元;针对高级白领年收费则达10000元以上。不过大部分婚介公司表示,青年群体并非他们的主要客户。

相对于传统的婚介公司,青年群体更偏爱各个媒体或企业组织的相亲会。今年29岁的杨波就是在一场报社举办的咖啡屋相亲会上寻得的另一半。他说,之前对相亲这种方式并不太接受,考虑到报社组织的这类活动比较正规,后来在朋友的开导下,交了100元报名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就去了。

据了解,如今不少传统媒体都在通过自身的公信力,与企业等进行合作,策划组织规模不等、主题各异的线下相亲交友活动,单身青年免费或交纳少量报名费就能参加。不过,仍然有不少单身青年对线下相亲交友活动存在顾虑。因此,线上的网络交友成为其主阵地,这也促使了婚恋交友网站迅猛发展。

记者通过在百度上键入“婚恋交友网站”的关键字,搜索出的相关词条达3560000个。通过进一步了解,个别成立较早(约2005年前后)的婚恋交友网站如今的注册用户已近1亿人,有的婚恋网站甚至已在美国上市。

“我和我老公就是在一个知名的婚恋网站结识的。”今年27岁的黄淼说。她毕业后考进了某机关单位工作,平时身边都是姐妹淘,和异性接触的机会很少。为了解决个人问题,她在姐妹的介绍下,也在一家婚恋交友网上进行了注册,并上传了个人资料。不料几天后,她就收到了一名中学男老师发来的信息。“聊了不久,对方就约我吃饭。”黄淼说,当时临近中午,就爽快答应了。没想到见面一聊,十分投缘,之后接触就频繁起来,不到一年时间便领证结婚,如今女儿的诞生更是为小家庭增添了不少乐趣。

黄淼说,她身边不少姐妹通过婚恋网站找到了自己的幸福。然而,许多单身青年并没有如此幸运。

今年4月,重庆市检察院第一分院发布消息称,辖区已起诉多起以婚恋交友为名实施的诈骗犯罪案件。据介绍,其设骗方式主要以婚恋交友网站为渠道,以虚假身份见面交往,最后以各种理由布局设套,骗取财物。对此,越来越多的人对线上婚恋交友平台的真实性、规范性等产生了质疑。

共青团当“红娘”助脱单

单身青年究竟该通过怎样的渠道才能顺利地寻到自己的幸福?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以下简称《发展规划》),5月17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了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贺军科在回答关于“大龄未婚青年婚恋问题”的提问时,明确提出“要帮助青年人正确地解决好婚恋方面遇到的问题”。这由此引发社会热议,有人欢呼:“团团”要来解救大龄单身青年了!

“其实,各级共青团很早以前就在扮演‘红娘’角色。”共青团重庆市委员会青少年发展与权益维护部副部长龙江告诉记者,团市委及重庆各区县团组织在此之前已长期关注单身青年的婚恋问题,并举办过不同规模、不同主题的相亲交友活动。

通过查询以往的相关报道,记者发现,我市各级共青团此前就为单身青年搭建起了不少相亲交友平台。如2013年江北团区委举办过5季“中国梦·他和她的梦”市民学校单身青年相亲联谊活动,吸引了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学校、企业等70余家单位,共500余名单身男女报名参加;同年,巴南团区委也举办了“他她汇”七夕青春舞会;永川团区委联合松溉镇举办了“相约古镇·爱在松溉”相亲交友活动;去年,南岸区团委举办了“以书会友‘南坪热恋’”白领青年主题相亲会……这些活动纷纷受到广大单身青年认可。

自《发展规划》印发以来,团市委更加重视单身青年婚恋交友问题,团市委青少年发展与权益维护部也安排了专门小组负责开展相关工作。

龙江介绍,截至目前,团市委已举办2场“青春之声·青春有约”系列婚恋交友的市级示范活动,吸引了全市各行业400名单身青年参与。7月25日还举办了“团团送对象”之对话青年婚恋观团市委机关开放日活动,吸引全市各行业60名单身职业青年参观了解团市委机关,并开展了交友联谊活动,还邀请专家进行了婚恋观引导的专题讲座。

“在今年‘七夕’到来前,团市委特别策划,联合黔江区打造了全国首辆‘追爱专列’,在8月26日至27日举办了‘青春有约·追爱专列’重庆千名单身职业青年交友联谊活动。”龙江欣喜地告诉记者:“8月14日面向全市公布此消息,没想到15日零点微信报名通道开启后仅几分钟,面向社会公开报名的上百个名额就被报满!第二天还有不少未报名成功的单身青年致电或者微信后台询问是否能增加名额。”

据介绍,团市委举办的此次主题相亲交友活动,主要面向40岁以下的单身职业青年,报名方式分为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单身职业青年集体由单位团组织报名,及其他单身职业青年自行通过重庆共青团微信公众号抢票报名两种,报名均免费。为了让报名的单身男女青年更快地认识、更好地沟通,组办方精心策划了从登上专列到抵达黔江全程的趣味互动,如在列车上设计了“千里姻缘一线牵”“初心对对碰”等互动游戏;在抵达黔江后又安排了“古镇逃脱”“出双入对”等活动,让单身青年度过了两天一夜的甜蜜之旅。

“今后会长期不定期地开展这样的青年交友联谊活动。”龙江说,除此之外,团市委正在积极推进线上婚恋交友平台建设。“预计今年10月,‘青春有约’青年婚恋交友APP将上线运行,届时会面向全市单身青年免费开放。”同时,团市委还计划通过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等方式,举办“青春有约·幸福大讲堂”专题讲座,不定期邀请婚恋指导、心理咨询专家为单身青年提供婚恋观、家庭观心理引导等服务,帮助青年正确面对和解决婚恋方面遇到的问题。

“共青团这样的官方组织开始重视和关注单身青年相亲交友问题,当然是好事!也期待他们能发挥其优势和作用,积极正确地引导好单身青年的人身观、价值观、婚恋观。”市政协委员、重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原主任王浩对此非常肯定。同时,她指出,单身青年在相亲、交友的过程中除了要明确自身的需求、对自己负责,更要秉着对家庭、社会负责的态度,正确认识和对待各种相亲交友活动。

(本文中除龙江、王浩外,其余人名均为化名)

相亲男女嘉宾合影

团市委主办的相亲活动现场,男女嘉宾互动

(本版图片由团市委提供)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