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齐渝东南基本公共服务“短板”
长期以来,受自然、地理、区位等条件的制约,地处武陵山腹地的黔江、武隆、石柱、秀山、酉阳、彭水等6区县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基本公共教育、劳动就业创业、医疗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存在着很大的“短板”。
8月22日,在彭水县召开的渝东南片区政协会议上,6个区县政协共同聚焦“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寻找破解问题的答案。
让“阻力军”回归“主力军”
人均拥有医疗卫生资源主要指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而且区域内城乡之间不均衡;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重点专科建设、人才培养等补助政策不到位,影响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现实中医院、医生主要靠向市场挣收入来生存发展,医改中的主力军沦为了“阻力军”……这是黔江区政协调研发现的渝东南片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该区政协副主席粟永特把这一片区医疗卫生的具体问题归类成四个方面:全科医生紧缺、乡村医生稳定性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有所下降;部分医疗卫生人员不同程度存在“医疗卫生工作风险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老化、人员少、服务经费标准低;负债建设三甲医院,难以真正满足群众的优质医疗需求。
针对存在问题,黔江区政协建议,合理构建一、二、三级医院的层次服务体系,使医疗服务能力在3-5年达到全市平均标准;细化不同层次医疗卫生机构职责任务,让更多病种实现分级诊疗;全面提升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下活教育一盘棋
“城区普通小学、初中、高中大班额和大规模现象普遍存在,学前入园率、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彭水县政协副主席廖志华列举出渝东南基本公共教育存在的问题。
如何实现教育资源供给一体化发展?廖志华建议,加快补齐农村义务教育“短板”,优化城乡学校布局,破解学前、高中教育资源不足和城区、中心集镇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大校额”问题;合理配置城乡学校教师编制和职称职务岗位比例,重点向农村及偏远学校倾斜;推广城乡“校际联盟”、城镇教师送教、支教和定期交流等制度,推进城乡教学质量均衡发展。
编织文体服务网
“在渝东南地区,文化观念滞后、文化产品匮乏、文化生活枯燥现象突出……”秀山县政协副主席陈慧直陈问题。她认为,该片区基层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投入严重不足,基层文化阵地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陈慧建议,积极推动公共体育场、全民健身中心、城市体育公园、游泳池、足球场地、乡镇健身广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地建设,形成功能完善的区县、乡镇、村社三级群众健身场地设施网络。支持渝东南地区保护一批非遗项目、整体性保护一批重点文化遗产、培养一批文化生态保护人才队伍,建设一批非遗保护展示场所、打造一批特色文化生态景区、扶持一批文化研究宣传展示项目、发展一批民族特色文化产业,以期达到文化育民、文化惠民、文化富民的效果。
对于渝东南基本公共服务的这些“短板”,市政协委员、重庆大学教授罗章却有不一样的看法。他说,渝东南片区有着浓厚的历史沉淀,是难得的文化富矿,从现状看,它可能制约了一、二产业的发展,但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空间。他希望认真规划好这些山地城市,与唐宋故事串起来,打造出靓丽的城市景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