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神”兼备塑诗意港城
—— 忠县政协助力城市建设记略
通讯员 向 伟
伫立忠县翠屏山顶,“一江两岸三片区”尽收眼底,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刷新着人们对忠县城市的最初记忆。忠县城市建设变化的背后,有一份功劳,来自忠县政协。
紧扣中心建箴言
近年来,忠县的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经济不断发展,城市面貌得到明显改善,现有人口102万,具备建设中等城市的人口基础。忠县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了未来五年忠县要拉开“一江两岸三片区”城市骨架,打造12平方公里的临港新城,开发16平方公里的乌杨新区,改造忠州老城,彰显城市特色。今年初,忠县县委筹备召开十四届四次全委会,对城市建设工作进行具体部署。
“县委决策部署推进到哪里,政协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忠县政协主席陈加义指出,政协应在促进忠县城市发展上履职尽责,有所作为。于是,忠县政协成立了以县规划局、县城乡建委、县文化委等相关部门委员为成员的调研组,紧紧围绕这一课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在调研中,委员们发现了不少问题。比如,城市建设无特色,建筑景观缺乏协调,建筑风格普通平常,城市缺乏统一色调,虽有规划但未实施等等。针对这些问题,调研组提出,加强有形文化城市建设,破解特色中等城市发展难题。
深入一线搞调研
要使好的课题出成效,关键在于精心选题、做题,深入一线查实情、谋实招。在确定“加强有形文化城市建设”这一课题后,陈加义对调研组提出明确要求,要拟定调研提纲,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力求分析客观、建言精准,努力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5月初,忠县政协组成的调研组专门赴铜梁区、璧山区和山西平遥县,河南开封市、郑州市取经,并以电话、传真、邮件等方式,了解河北省、湖北省、江苏省等地有形文化城市建设的先进经验。
考察回来后,调研组又多次就有形文化城市建设工作听取汇报、座谈协商。从5月上旬形成调研报告初稿算起,先后6轮征求意见,5次专题研讨,1次与12家职能部门、国有企业集中协商论证。
调研组提出,围绕“一江两岸三片区”的城市整体布局,按照“重点突破、分类推进”的发展策略,重点推进“四个一批”的城市文化空间,加强城市色彩规划,注重城市风貌设计,加大有形文化投入,使文化元素有机地融入城市建设规划中,构建“山、水、桥、城”浑然一体的现代特色城区。
务实之策促发展
7月10日,一份由忠县政协党组名义提交的《关于加强忠县有形文化城市建设的建议》,摆到了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的案头,沉甸甸的调研报告引起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忠县县委书记当即作出批示,要求相关部门将合理建议纳入特色城市建设全委会报告及意见中。忠县县长对落实政协建议提出了明确要求,并要求县规划局、县城乡建委等部门积极采纳吸收。
7月25日,忠县县委召开十四届四次全委会。会议要求要精心设计,整合自然环境、诠释历史文化、展现城市精神,运用城市设计讲好“城市故事”,着力塑造特色风貌。要延续文脉,把历史“血脉”和文化“基因”根植于城市之中,做到“形”“神”并重,“点”“面”结合,打造城市独特的性格和品质,着力营造文化特色。
随后,忠县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特色中等城市的决定》,对加强城市设计、明确城市色彩、传承城市文化、留存城市记忆等作出明确政策文件规定。
目前,忠县正汇聚各方智慧,积极开发乌杨新区、建设临港新城、改造忠州老城,“一江两岸三片区”的城市发展格局正逐渐成型,“诗意山水·活力港城”的美景正在忠州大地逐步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