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城市动脉 提升城区品质
——江北区政协主席会聚焦城市交通
本报讯 “城市交通是品质城区的重要内容,既是重大的发展问题,也是重大的民生问题。”8月30日上午,江北区政协主席会视察品质城区建设重点项目推进情况,交通建设成为整个视察的焦点。
江北区地处重庆主城核心区,被誉为两江新区大客厅,是西部地区和重庆市重要的制造业中心、商贸中心和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极核区。在“内畅外联”的建设背景下,作为进出渝中、南岸、沙坪坝、渝北的重要枢纽中心,江北区更是扮演着重要的节点和纽带作用。然而,随着城市人口以及城市交通流的增加,路网不畅、设施不足、交通拥堵等问题越来越突出,行车难、停车难、交通秩序混乱等问题日益突显,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降低人民生活质量、削弱经济活力的瓶颈之一。
“畅通城市动脉,提升发展速度。”整个视察期间,涉及交通的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成为与会者关注的焦点,大家围绕城市交通纷纷建言。
李航委员认为,应在城区周边高密度地规划建设停车场,鼓励公交出行,利用好高架下的城市空间,可建设半地下空间的大型停车场等。
“今年我区要建设5000余个停车位,要解决好停车楼的用地问题和资金募集。”张长荣委员建议,一是要解决停车楼的建设用地,特别是协调背街小巷的一些单位主动提供能改建成停车楼的建设用地;二是要选择符合市场规律的投融资模式,解决资金募集难题;三是要在江北嘴、鎏嘉码头和书刊市场等人流量、车流量较大的地方修建停车楼。
蒲丽娟委员则建议,江北区委、区政府对于公共停车楼及老旧小区停车设施的补充设计、实施主体、筹资模式等需要形成决策推进意见;一些涉及市、区的交通建设重点项目出现相互干扰时,市、区两级政府部门应联动管控。
“大力推进交通基础智能化、系统化建设,优化调整拥堵路段交通信号配比。”还有委员建议,可借鉴上海的一些经验,对商圈已有的电子警察进行功能升级,引进“违法鸣号现场查处辅助系统”;根据各个连接点交通流量变化特点,结合道路疏堵工程建设,重新施划连接点附近道路标识标线,科学调整机动车车道宽度;增加设置潮汐车道;邀请有资质、经验丰富的道路桥梁专家对连接点进行改造设计,有条件的连接点实施改造,建设立体多层交通连接系统,尽量减少红绿灯的使用,提高交通畅通能力……
江北区政协主席刘汉华指出,有关部门应深化改革,以问题为导向,逐步理顺项目与资金的管理体制,特别是项目要有管理机构、建设机构和责任人来推进和落实。
“城市交通的畅通问题,已成为城市病的重要内容。我们将不断挖掘资源,并建立区停车委员会,最大限度地解决交通问题。”该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范立新最后表态道。(王晓燕 桂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