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里的故乡
小时候,家里条件很艰苦,但在我的记忆中,童年的时光依旧快乐而美好,尤其是故乡的夏天,别有情趣,其乐无穷,至今仍记忆犹新。
我的家乡在重庆大足的一个小山村,村落不大,只有一百多户人家,靠种地为生。村北面是一座大山,山上种满果树,到了夏天,瓜果飘香,一派丰收景象。村西头有一条清澈的小河,名叫濑溪河,河里水草丰盈,溪流淙淙,灌溉着农田庄稼,养育着家乡的父老乡亲。
盛夏的午后,骄阳似火,树上的知了撕扯着嗓子没完没了地叫,孩子们耐不住寂寞,蹑手蹑脚地从家里溜出来,一头扎进炙热的天地间,偷着去濑溪河里洗澡是我们常干的一件事。
濑溪河水静静地流淌,火辣辣的太阳照射在水面上,闪烁出刺眼的光。大家三五成群一溜烟跑到河边,边跑边脱裤子,急不可耐,一个个像泥鳅似的,浑身光溜溜的,扑通扑通跳进河里。打水仗、打水漂、嬉戏、追逐,河面翻滚,水花飞溅。胆小的女孩子则坐在河边,将脚丫伸进河里,不断拍打水面,清凉而惬意。击水声、笑闹声不绝于耳,濑溪河上一片欢腾。
正玩得兴起,不知是谁家的母亲寻到河边,一脸怒气,手里拿根小木棍,大声呵斥着:“你个背时的死娃儿,大热的天到处乱跑,小心淹死你。”那孩子惊慌失措爬上岸,裤子也来不及穿,光着屁股逃窜。“你给我站住,看我怎么收拾你。”孩子前面跑,母亲后面追,一前一后,引得笑声一片。
捕知了也是很有趣的。找来一根长长的竹竿,抓一把白面调成面糊,涂在竹竿的前端,捕知了的工具就制作好了。树林里,知了不知疲倦地叫着,小心翼翼地靠近,伸出竹竿捕过去,知了一下被惊飞。耐住性子,瞅准时机飞快地用竹竿粘住知了的翅膀,知了被死死粘住。拿回家,放进玻璃瓶子里,观赏半天,再把翅膀系上线,在屋子里放飞,颇有成就感。有时玩够了,大哥会拿筷子夹着知了,放在火上烤着吃,放点盐巴,一股糊糊的焦味。
瓜果成熟的时节,桃子、梨子、李子、杏儿挂满树梢,惹人垂涎,孩子们早就望眼欲穿。那时,果树是生产队的,有人专门看管,但孩子们总会巧妙地避过看林人,结伴跑到山坡上,爬上树偷摘果子吃。也有不幸被逮着的时候,大家只能自认倒霉,灰溜溜地低头挨训。
大哥和几个男孩子调皮,会冒险去邻村偷西瓜。两人放哨,两人摘瓜,等看瓜人发觉,早已跑得不见了踪影。几人三下五除二就把西瓜消灭光,打着饱嗝一脸的满足。有一次,大哥被看瓜人扭送回家,父亲赔了瓜钱,狠狠打了大哥一巴掌:“以后不准再去偷,做人要堂堂正正!”大哥点点头,并牢记父亲的教诲,没有再去偷过瓜。
我一直认为,故乡的夏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夏天,热情似火,酣畅淋漓。我们在烈日下玩耍,在大雨中嬉戏,在濑溪河里畅游,在田里拣麦穗,在凉床上数星星。乡亲们在故乡的土地上辛勤劳作,繁衍生息。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时常怀念夏日里的故乡,怀念逝去的童年。或许,在某个夏夜,我会梦回遥远的故乡,披一身阳光,看炊烟袅袅,听蝉儿高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