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7年10月10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要闻
版面翻页
要闻
01

以供给侧改革破解三农难题

□ 本报记者 黄笛森

“要坚定不移地走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的路子”“毫不懈怠地抓好农产品安全生产”……在近日召开的市政协主席会上,委员们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监督性课题积极建言献策。

近年来,中央和市委高度重视“三农”工作,今年的中央和市委一号文件均再次明确提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历来关注农业农村工作的市政协,今年3至8月,由市政协农业委牵头,组织委员和专家围绕“深入推进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题,深入基层开展实地调研,摸清实情,找准问题,并赴湖北等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

“多年来,我市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为全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奠定了扎实基础,但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王健委员直言,虽然重庆农业总产值及农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很快,但至2016年底农民可支配收入仍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重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仍十分艰巨。”

理思路:打造高效农业产业体系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王义北委员认为,重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应是打造一个既能体现重庆农业资源优势,又为城市和市民提供优质服务的高效农业产业体系。

改革首先要立足本市农业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是王义北的一个观点。

“我市农业生产有一些突出的制约性因素,如伏旱、‘巴掌田’等,因此只能按照不同的农业资源区域来规划和发展适合的农业产业。”王义北说,如今,我市已有七大重点特色产业,包括柑橘、榨菜、生态渔业、食草牲畜、中药材、茶叶、调味品,但发展有快有慢、有强有弱,“建议再对其作深入分析,作更细规划。”

改革还要立足城市和市民需求,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是王义北的另一个观点。

她认为,重庆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于一体,发展休闲农业、都市农业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要进一步研究休闲康养产业、精品农业的发展,更好满足市民的需求。”

此外,王义北还建议,改革要立足市场需求,重视农业产品的营销推介,“没有知名度就没有市场占有率。要采取多种手段进行有效宣传推介,培育重庆自己的知名农业产品品牌,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领市场。”

补“短板”:产业融合产品优化

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有哪些“短板”?产业与产品,水与地,科技与良种,农机与加工,龙头与品牌,投入与金融,农旅与信息……王健与田时炳委员毫不客气、直陈问题。

王健委员认为,首先需补产业与产品的短板。“在产业上,要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粮经饲统筹,一二三产业融合。在产品上,要优化产品结构,调好生产方式,调顺产业体系。”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要补‘水’与‘地’的短板。”王健认为,重庆的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东多西少,因此他建议,加强土地整治,加快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

在王健看来,“补良种与科技短板”也至关重要。他建议要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完善高效协同农业科技体系,培育壮大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完善农业研发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完善现有财政补贴政策;完善知识产权入股等激励机制,激发人的活力,调动农技人员积极性。

此建议得到了田时炳委员的赞同。作为基层的农业科技人员,他建议要突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技术瓶颈,进一步加强生物育种研究;大力发展微生物生态循环农业。

携起手:形成合力深入推进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市政协农业委专职副主任郑胜兰建议,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各职能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强大合力。同时,要强化法制观念,依法治农兴农;做好统筹规划,市农业发展规划与全市总体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与全市城镇化发展规划等相互衔接,协调统一;加强政策间的衔接,“避免因政策衔接不上导致在政策落实上打折扣。”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