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这座古寺真“牛”
八年走出14名院士
在合川城北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内,有一座高大雄伟的牌坊式大门。大门正上方,镌刻着“定林寺”三字。走进大门,便是一个老式四合院。这里原本是一座明代庙宇,抗日战争时期则被作为了“合川国立二中”办学地。
在四合院内,除了石狮、古树、花台,还有一座由原合川国立二中校友李锡铭(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题写的“抗日战争时期国立第二中学旧址”汉白玉纪念碑。整个四合院内,至今仍能感受到浓郁的书香。2009年7月,这里被列为“重庆市抗战遗址”。
1938年春,国民政府为收容苏沪浙等沦陷区的中学流亡师生,在大后方相继设立一批国立中学。3月初,国民政府教育委员会组建以许逢熙任主席的四川临时中学校务委员会,在北碚、合川两地成立国立四川中学,周厚枢任校长。1939年,按照建校的先后顺序将国立四川中学更名为“国立第二中学”,学校含高中部、师范部、初中部及水产部。其中,高中部、水产部在合川,称“合川国立二中”;师范部、初中部在北碚。1940年,初中部由北碚迁入合川县城蟠龙山,师范部留在北碚独立成校,命名为重庆师范学校;1941年,水产部也独立成校,命名为国立四川水产学校。
从1938年春到1946年夏,合川国立二中的办学规模达到42个班、5500多名学生、1000多名教职工。其中,男生高中13个班、初中14个班,女生高初中达15个班。在前后八年半的办学时间里,先后有6000余名师生在这里学习、任教,其间经历了日本飞机九炸合川城,而这里的学子依然发奋读书,不少人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如陈琏(陈布雷之女),被胡耀邦称之为“家庭叛逆,女中英豪”;李锡铭,曾担任北京市委书记;路翎,著名作家,上世纪40年代创作了《饥饿的郭素娥》《财主底儿女们》等数十部中长篇小说;江泽佳,曾任重庆大学校长。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合川区档案馆合川二中校友名单里,8年期间竟然包含14名院士校友,他们是大气物理学家陶诗言、理论物理学家杨立铭、物理学家汤定元、计算机专家张效祥、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家吴良镛、工程力学专家徐皆苏、微波与光纤专家黄宏嘉、生物地层学家盛金章、昆虫学家尹文英、数学家王元、应用力学专家鲍亦兴、理论物理及粒子物理学家戴元本、大地测量学家宁津生、农田水利学家茆智。
抗日战争时期的合川国立第二中学,真乃是书香满园、桃李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