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盟:让人工智能跑出“重庆速度”
□ 本报记者 邓永宏
近日,不少在重庆北站北广场乘车的市民发现,持二代身份证和蓝色车票就可以“刷脸”进站。原来,该站的自助验票通道已处于试运行阶段。
从“扫一扫”到“刷脸”,让人们不得不感叹:“人工智能,让生活更美好!”
重庆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后,凝聚着民主党派的智慧和力量。
台盟重庆市委今年6月就拿出一份有分量的报告——《关于加快重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建议》,建议重庆积极借鉴其他地区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及产业的先进经验,抢占未来产业和经济竞争制高点。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们举例道:科大讯飞初创后十年内不盈利,却发展成为全球人工智能语音语义识别领域的“排头兵”,全凭安徽省及合肥市政府全力支撑,说明产业扶持政策很重要;贵阳的高科技企业(含人工智能企业)均可享受贵州省区域的公共数据,成为贵州招商有别于其他省市的一步好棋,说明公共数据开放很重要; 今年5月,广州成立100亿元规模的人工智能产业基金,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园,进驻落户的高端人才团队可获得1亿元的补贴和奖励支持,说明人才团队很重要。
让人可喜的是,这些智慧正转换成一个个看得见的成果。
前不久,市经济信息委率先在全国设立了人工智能处,会同市级相关部门和区县积极行动,务实推进全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顶层设计、招商引资等相关工作;10月10日,美国高通公司携手中科创达软件公司与重庆经开区、渝北区签约,在渝设立智能物联网联合创新中心、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创新联合实验室,“此举将提升我市物联网及汽车电子领域的创新能力,助推这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市经济信息委相关负责人说。
录入:徐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