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7年10月24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统战政协
版面翻页
统战政协
02

绣出致富路

——记铜梁区政协委员陈洁

□ 作者 文博 文/图

铜梁龙化作金银丝线在绣布上飞舞,“十二金钗”藏匿屏风浅笑吟吟……在铜梁淮远河畔的一间雅致绣坊里,该区政协委员陈洁正在指导绣娘画样、定绣布。一头飘逸长发、娟秀脸庞、优雅谈吐,让人很难将这位温婉女子与精通三国语言、专攻国际贸易的留日海归联系起来,谈及当初为何放弃全球500强上市公司,回到家乡从零开始创业,陈洁的语气坚定而沉着:“让铜梁龙绣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与姐妹们一道创业致富,这条路不会后悔。”

慧眼识商机 返乡为传承

时间回溯至2003年春节,日本大阪,一场应中日文化交流之邀的铜梁龙舞正在上演。日本人在惊叹龙舞精湛表演的同时也不免遗憾,“这么美的龙,却不能留下什么作为纪念”。途经此地的留学生陈洁做了有心人,随即针对铜梁龙相关文化衍生品生产、销售情况展开了一项社会调查。

铜梁龙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但参与了2次建国周年庆典、奥运会开幕式,还先后赴20多个国家演出,蜚声中外、享誉全球。但龙乡铜梁却拿不出上档次的龙文化纪念品,这是铜梁龙产业发展的短板,也是商机。洞悉这一机遇的陈洁果断放弃了留日工作机会,返乡开发以铜梁龙文化为核心的创业项目。

乡音故土激发了陈洁的灵感,看到闲极无聊的留守妇女在家打麻将,儿时常见的女子传统手工刺绣场景却难觅踪迹,这让她萌生了一个念头:重拾龙绣技艺,开发以龙绣技术为支撑,以龙文化为核心的高附加值产品。

“我有一个梦想,”陈洁说,“希望借助龙绣这门传统技艺,让更多的人知道铜梁龙,了解我们的铜梁龙文化。”

素手执银针 共绣致富路

幽圃春风荡漾时,阿谁绣出百花枝。绣娘的技艺是龙绣成败的关键。

通过在民间四处寻访,陈洁高薪聘请来几位精通龙绣的老艺人为师,租房子、做样板、买针线,办起了免费培训班,积极动员当地的留守妇女去学习。然而,农妇们却不领情:“绣花能挣几个钱,还不如打几圈麻将呢。”

倔强的陈洁没有放弃,她找到妇女主任一道挨家挨户去做工作。慢慢地,大家被陈洁的执著所打动,来到培训班,拿起了绣花针。

“前期只有投入没有收入。绣娘们开始绣出的作品质量不高、完全没有销路。”然而再苦再难,陈洁也要按月兑付绣娘工资,最艰难的时候她银行账户里只有91元。

坚持就有收获,付出总有回报。随着国际旅游商品、重庆市“创业先锋”等奖项收入囊中,“铜梁龙绣”的销路也渐次打开。苦尽甘来的陈洁成功申办注册了微型企业,专职绣娘增至50余人,龙绣每年的销售额达到了100万元以上。2014年,创业引领、诚信经营的她还登上了“中国好人榜”。

“我们的专职绣娘每个月有近3000元的收入,兼职的有1000多,这工作不用风吹日晒,又灵活,是个赚钱致富的好门路呢!”20岁出头的绣娘小杨笑得甜甜的。

激扬巾帼志,履职为民生

“建议深挖本土文化资源,加快推进文旅纪念品开发”,在今年初召开的铜梁区政协十届一次全会上,新晋政协委员陈洁第一次在政协平台为铜梁龙文化建言发声。首次亮相就赢得满堂喝彩,建言成果转化的提案还被列为重点提案由区级领导领衔督办。

“作为政协组织的一名新兵,怎样履好职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陈洁的思考基于持续的履职践行。作为政协委员、民建会员,她充分发挥着1+1>2的作用,在慈善教育、公益事业等方面承担着广泛的社会责任。

“陈委员,你上次给我买的山羊种下崽了,教我媳妇绣花的技术她也练得很好啦,你啥时候再来看看?”接到维新镇贫困户老李打来的电话,陈洁喜悦得连声答应着。近一年的履职实践让陈洁认识到,无论是慈善募捐还是身体力行的帮贫困户发家致富,这既是企业责任,也是委员义务。

要带动更多人致富,离不开好项目。在重点提案督办的助推下,陈洁在创新传统工艺上做文章,发掘出民间的剪纸艺术和笋壳、竹壳雕塑,并将铜梁文化融入其中,赋予其新的艺术魅力。“永嘉镇、双山镇都是竹林原生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又富余,怎么把笋竹雕塑和集体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值得思考探索,发展起来能带动不少人致富呢!”陈洁爽朗的笑语里是满满的自信与自豪。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