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竹妈妈”
——记大渡口区政协委员李竹
在多少个寂静的夜里,总有一个灯下疾书的身影;在社区群众的身边,也总能看到一个热心力行的身影。她被群众称为“贴心人”、被孩子们亲切唤作“竹妈妈”,她就是大渡口区政协委员、区实验小学校长李竹。
群众的贴心大姐
“李委员,我们小区老年人和小孩很多,但公共桌椅好少,休息很不方便,能不能想想办法?”“李委员,我有一个噪音扰民的问题能不能给反映下?”……这样的场景还有很多很多。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李竹的生活就和社区群众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也许是,她一次次走进社区,来到群众身边,用浅显易懂的“大白话”给大家讲解最关心、最困惑、最有用、最感兴趣的政策知识;也许是,她主动将电话公示在社区居委会,告诉大家有困难和问题都可以联系她这个政协委员……
公共桌椅不足,李竹就主动和街道、相关部门一起共同出资为该小区新增桌椅十余套;小区广场舞影响了居民休息,她和社区同志一道耐心工作,使小区恢复了宁静。她还向家住九宫庙街道、患有智力障碍的儿童李欣欣伸出关爱的手,主动承担了孩子的部分生活费用,逢年过节更是陪伴孩子一起度过。在群众们眼中,政协委员不再仅仅是一个身份,更是他们身边贴心的大姐。
不辍耕耘的园丁
1987年走上讲台,从此与教育结缘。扎根教育三十年的李竹,始终初心不改。她坚持以开放的心胸办教育,以宽容的心态制定学校规章制度。在认真推动学校教学工作的同时,李竹提出了“启迪智慧,化育生命”的办学理念。
她注重培养外健内慧的学生群体,为学生搭建更加广阔的人生舞台,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更多可能。“我坚信,敞开心胸,方能邂逅最美的教育。”
近年来,大渡口实验小学自主开发了中华武术、美文美读、科学实践、陶艺、管乐等十余门校本特色课程。正是在李竹静守笃行的带领下,通过多年的耕耘,启慧文化如春风化雨,催生了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成长。
学校先后培养了5名武术世界冠军;参加第七届香港国际武术节获得22枚金牌;连续多年获得重庆市青少年武术锦标赛团体总分第一名。同时,该校还荣获全国中小学NOC信息化教育试验学校、重庆市示范小学;学生多次获全国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金奖……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到校参观后欣然题字“静能生慧”,他称赞学校每个细节都诉说着一个育人故事。
怀抱温暖的“竹妈妈”
“第一次走进课堂时,孩子们懵懂、好奇、纯真、信任的目光深深触动了我。于是,我下定决心,此生,要与教育同行。”30年来,李竹用充满“爱”的教育情怀,做学生最亲密的师友,让“爱”感染滋润着每一位学生的心田。
“以前班里有个小女孩很内向,老师、同学从未听到她开口说过话。我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李竹回忆,她曾试图找一些解决办法,一开始都无济于事。但她没有放弃,“我坚信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只是绽放时间不一而已”。通过家访,李竹了解到父母离异是导致她内心极度自卑的主要原因。于是,她制定了一系列“改造”计划,每天与孩子“交流”。“两周后,她终于开口说了第一句话‘老师,您辛苦了’。再后来,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她逐渐恢复了自信,最后竟然成了班级的文娱委员。”
从那以后,她心中就有了一个最柔软的地方,她把它留给了那个特殊的群体、那群特殊的孩子。“区实验小学创设有特殊教育中心,承担着全区特殊儿童教育的责任。目前共有13名智力障碍的特殊儿童在特教中心就读。”李竹介绍道。
为了让他们能更好地成长,李竹走进特殊儿童家庭,深入细致地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记下家长的嘱托,也倾听孩子们最简单的希望和表达。她为孩子们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这群特殊的孩子不仅感受到了温暖,也更加自信坚强。“现在每每见到我,孩子们都会亲切地喊一声‘竹妈妈’。”李竹动情地说,为了孩子们的这个称呼,她将一直坚持下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能让教育焕发浓郁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