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舱里的微型协商
通讯员 文 博
秋风起、芦花扬。10月20日一大早,一艘客船就缓缓行驶在薄雾中的安居涪江,船行处,逾千亩芦苇荡花开正茂,粉粉团团的芦花穗扬、成群的白鹭衔飞、闲适的水牛卧滩,好一片生态湿地美景,让身处船中的铜梁区政协委员们赞叹不绝、纷纷拿起手机拍照。
“各位委员,这一片是我们2014年启动建设的安居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程,规划面积5000余亩。我们计划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的山水田园综合体,整个安居古城项目建成后预计能解决近3万人的就业问题。”中铁安居公司的负责人一边介绍,一边拿出规划图。“等一等,为什么这块生态保护区计划要植入这么多商业项目呢?”铜梁区政协副主席杨大怀把这个疑问一抛出,立刻聚焦了船内所有人员的目光,一场船舱内的微型协商也就此拉开帷幕。
“旅游发展也要做减法,突出重点、打造品牌,做好品质的加法!”委员程琼的建言得到了李明超和罗远勇两位委员的附议,他们一致认为,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项目入驻太多,势必会影响生态环境。
“你们提出的口号是‘再现两江湿地美景、重获亲近山水之心’,这个定位很科学。”王永吉委员一边点赞,一边提出建议。他认为项目规划要突出区域特色和生态特色,兼具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大家快看这江面上的垃圾。”当船行驶至安居水电站上游,阳光林委员从水中捞起一把掺杂着腐烂水草的杂物,大家立刻凑上前去询问这些垃圾的产生源头。“现在正在大力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旅游发展一定要注重原生态保护”“建议结合河长制工作,把这里的环境整治作为生态旅游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探索生态旅游共建共享新路径”……委员们纷纷建言。而关于生态旅游发展的路径也在这思想的碰撞中愈发清晰起来。
“除了生态环境保护,我认为文化植入也必不可少。”作为铜梁区建筑设计院院长,官海绪委员刚结束了外地的考察工作,关于湿地公园打造、特色小镇建设有很多想法。他认为安居古城要注重旅游文化植入,除了绿水青山,还要凸显铜梁的龙乡文化和地域特色,“这千亩芦苇荡可不就藏着多少传奇故事么!”
“到岸啦!”直到驾驶人员提醒,委员们这才惊觉2个多小时的沿江生态视察+微型协商已暂告段落。船的那头,适才行驶激起的尾浪涟漪,已在船尾阵阵远去;船的这头,大家陆续走向甲板上岸,但关于安居古城生态旅游发展的讨论却余热未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