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金角”更牛的人
—— 记綦江区政协委员张向华
“做企业,不能只看重当前的利润,要看长远,注重品质,懂得坚守,把公司做成百年企业;当政协委员,就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认真参加履职活动,不抱怨、不发牢骚,多提合理化建议,积极传递正能量。”綦江区政协委员、重庆金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向华如是说。
谋改制,为老国企寻出路
张向华自1993年就在金星公司上班,那时,他只是一名基层业务员。凭着踏实肯干、积极奉献的品质,他在1997年当上了营销部经理,2006年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任职期间,他认真分析市场动向,研究市场需求,年年推出销售新策略。2005年至2015年,在其他食品行业举步维艰、销售下滑的时候,金星公司仍保持着销量稳步上升。
然而,张向华也发现,由于是国企,体制不顺问题一直限制着公司进一步发展。2013年,企业实行第一轮改制后,不再属国有控股,但职工仍然是国有身份。“大锅饭吃惯了,大多数工人不愿意加班。另一方面,在市场开拓上,销售人员不努力,开拓力度也不够。”张向华看得很清楚。他下定决心,于2015年启动了第二轮改制,彻底解决了体制制约问题。
“公司1937年就成立了,生产的金角·老四川牌牛肉干是首批中华老字号,获得过很多荣誉,也赢得了人们的信赖,有此经历和成就的,綦江只此一家。”谈起公司的发展,张向华颇有感触,“最早只是私人作坊,后来逐渐发展成初具规模的企业,现在已经走过80个年头,这也是金星人80年的坚守。我们要不断跟随时代的步伐,把它做成百年企业。”
借东风,重新迎来发展春天
2015年改制成功后,张向华立足时代特点制定了全新的发展战略。他决定主抓市场开拓,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设立分公司,负责销售,并在四川设立新生产线,负责扩大生产,而位于綦江区的总部负责统筹制定发展计划,协调产品生产和全国销售业务。同时,他利用电商的迅猛发展,制定了“线上+线下”的销售策略,并投入4000万元用于市场开拓。
谈及当前存在的线上、线下商品使用两套不同生产标准现象,张向华说,曾经有人也劝他这么干,被他当即否了。张向华说:“金星公司生产的商品,不管是线上线下质量都是一样的。”他有自己的原则,“品质,决定一个企业的生命。销售网络可以建,品牌砸了,就不能再恢复了”。2016年,金星公司被中国商业联合会评为诚实守信3A级企业。随着近几年的发展,公司已能解决300多名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的就业。
如今,公司的生产量已跟不上订单需求,且又在安徽一个县中标,任务是生产960万袋牛肉干,为学生提供营养午餐。“目前的当务之急是新建工厂,扩大生产基地。”
履职责,传递委员正能量
张向华是两届綦江区政协委员。他获得过多种嘉奖:“市劳动模范”“重庆市优秀企业家”“全国商业诚实守信道德模范”……诸多的名誉,没有改变他朴实低调的个性,却成为督促他不断前进的动力。
“责任”二字是张向华一直挂在嘴边的词。任綦江区政协委员的5年间,他积极为农村教育、残疾人基金会建设、农村扶贫工作出资出力,为隆盛中学、丁山镇扶贫项目、残疾人基金会等捐款共21万元。“我们拿的这些钱并不多,只是代表了一份心意,表明了一种态度,希望能起到带动作用,让更多政协委员、社会各方都参与到扶贫扶弱中来。”
张向华关注民生,也关心綦江区经济发展。2017年该区政协二届一次全会期间,他提交了《关于电子商务发展建设的几点建议》《关于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建议》《关于注重食品企业品牌建设的几点建议》3件提案,每一件都是他根据走访市、区内其他企业了解到的情况,结合长期在经济一线工作看到的问题、总结的经验,一字一句写下来的,引起了区级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