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7年11月14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统战政协
版面翻页
统战政协
02

社区拐角处遇上委员

□ 本报记者 邓永宏

“以前,那里是废弃物堆置场,这里到处是垃圾,现在……”前几日,南岸长生桥镇杨桃花桥社区移民小区楼前,社区书记康肇春向一群客人熟练而自豪地介绍起这个小区在社区治理创新中的成效。

言语中,把党委、政府的决策措施作了充分宣传的同时,也感谢政协的关心支持。

这群倾听者,南岸区政协社法委主任胡雁冰在其中。他似乎对这个社区不太熟悉,但他熟悉康肇春所介绍的社区治理情况。

他更熟悉龙门浩街道的下浩社区,他的照片、联系方式都在社区的张贴栏里。原来,南岸区政协为充分发挥委员地区组组织优势,按行政区域将227名委员分为14个组,全部化整为零下沉到社区(村),持续开展以创新社会治理为主要抓手的民主监督实践。

这样做有没有用?胡雁冰说,他接到过外地游客的电话,询问该社区附近的食宿情况;接到过社区居民打来的电话,反映垃圾乱堆等问题;还有社区居民主动加他微信,说是方便联系。他或当场解释或尽力转告,让群众感觉到,这个电话没白打。

作用远不止这些。胡雁冰以此为窗口,让提案、社情民意信息更接地气。“只有上级单位和部门加大减政力度,从源头上减负,同时加大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和指导,才能真正让社区政社分离。”他在该区政协全会上的大会发言,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社区治理问题千头万绪,矛盾错综复杂。南岸区政协持续关注,助推社区自治顶层设计。政协委员通过社情民意信息、提案、大会发言等方式,督促推行“大事快办、小事社区和居民共同办、“私事”自己办的“三事分流”,厘清政府、社区(社会)组织、居民的基层社会治理角色。在全面推进社区“131”自治模式时,委员们以多种形式,重点监督基层创新社会治理推进情况,特别是对社区、居民反映问题的落实情况进行后续监督。如今,“三事分流”“131”自治模式已成为该区叫得响的品牌,难怪,在康肇春们的口中,要说感谢政协的关心支持。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