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小导游 传承大作用
——民革北碚区委助力农村小学教育
通讯员 黄欣 洪玲
“偏岩古镇地处华蓥山脉,境内汇集了华蓥山游击队革命文化、偏岩古镇乡贤文化和金刀峡山水文化……”近日,北碚区政协副主席、民革北碚区委主委秦远好率民革界别小组再次来到北碚区最偏远的山区小学——金刀峡小学调研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时,一支名叫“行知小导游”的队伍吸引了委员们的目光。这些系着红领巾的“小导游”们,用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向委员们讲解着偏岩古镇的历史文化。
在古镇生活了几十年的老人们也不一定能流利地介绍当地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这些小学生为何能如数家珍?原来,他们都来自于金刀峡小学一支成立于2010年的“行知小导游队”,个个都经过了专业培训“持证上岗”。而这支队伍的成立,与北碚区民革界别小组多年来的倾力帮扶与专业指导密不可分。
2006年,委员们第一次来到金刀峡小学调研时,该校还在为如何开发特色校本课程发愁。“农村小学的课程建设处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建设链条的末端,是我国基础教育真正的薄弱点和提升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着力点。”多年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政协委员们对此深有感触。“应聚焦学生核心素养,重点培养农村儿童融入社会的能力和自我认同意识。”时任西南大学旅游文化发展课题组组长的秦远好在实地调研后提出了课程建设的关键。“应植根金刀峡特色的本土文化开展学校课程建设,将学校教育与传承本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陪同调研的北碚区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邓志勇多年来一直关注偏岩古镇文化的传承,也提出了建议。
“传承本土文化,要从娃娃抓起。”接下来的4年里,北碚区政协民革界别小组发挥西南大学教育资源优势,依托课题组,多次组织专家调研,指导金刀峡小学开发构建“古镇小导游”特色课程,并发展成为统领全校的校本课程。2010年,学校成立了以中高年级学生为成员的“行知小导游队”,按照学生自愿、家长支持、培训考核的原则进行录用和管理。学生通过阅读、访谈、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了解古镇的人文、自然、历史和景点,同时,学校还从服饰、礼仪、语言、仪态、交流、接待等方面对他们进行培训,然后进行模拟导游、实习锻炼,经考核后持证上岗。一个个素质全面、活泼灵秀的小导游脱颖而出。
“小导游们利用寒暑假及节假日,义务为游客开展导游服务。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至今,小导游队先后接待国内外游客数万人次,得到了游客的赞赏和当地党委政府、社会的一致好评。”金刀峡小学行知小导游特岗工作室的指导老师王小庆自豪地说。
“每当有客人远道而来,家里的‘小导游’还能发挥大作用。”谈起“小导游”产生的经济效益,小镇的商户们喜不自胜。
如今,古镇“小导游”已成为金刀峡镇旅游的一道特色风景。古镇“小导游”课程正源源不断地为当地旅游经济发展输送人才,也为偏岩古镇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培养了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