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龙溪河的政协行动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的发展方向,生态文明建设也是十三届、十四届梁平区政协持续关注的焦点。
从2013年开始,梁平区政协通过调研报告、常委会协商、主席会视察、重点提案督办等形式持续助推,让梁平人的“母亲河”——龙溪河焕发新的容颜。12月1日,市政协“参政议政巴渝行”采访团走进梁平区,实地感受龙溪河的变化。
“保护母亲河”的呼吁
龙溪河在梁平境内干流长60公里,流域涉及14个乡镇街道,沿河流域工业企业多、畜禽养殖场多、居民区多。曾经一段时期内,龙溪河成了境内流域工业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的排放地,沿河流域的居民生活污水、垃圾也缺乏相应治理,流域水质超标,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涨水后,河道两岸垃圾遍地”“如果河里的鱼儿突然死了一片,我们就知道河流又被排放污水了”……说起被污染的龙溪河,当地居民心中有说不出的痛,曾经河水清澈、鱼儿畅游的“母亲河”,已经成为人人避而远之的“臭水沟”。
“母亲河”被污染,成了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焦点、履职的重点。2013年以来,廖承树等委员围绕龙溪河整治、农村生态建设、工业污染防治等,通过调研、视察等形式,提出了《关于加大对龙溪河污染整治力度的建议》《关于规范养殖业发展控制面源污染的建议》《关于加快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建议》等近100件提案。
委员们的呼吁,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一场“母亲河”抢救治理行动正式拉开。
龙溪河畔的政协足迹
龙溪河污染主要涉及沿河流域的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和畜禽养殖污染。为找到科学的治理方法,2014年,梁平区政协由副主席廖文宪、周毅牵头成立专题调研组,历时一个月对龙溪河污染治理进行专题调研。
调研组用脚步丈量河流,察看了龙溪河60公里干流,以及川西河、七涧河、回龙河等支流环境现状,并赴四川开江、平昌和重庆璧山、垫江等地,就城乡环境、河流综合整治进行学习,最终形成了一份数据详实、情况全面、问题精准的调研报告。
该调研报告得到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分别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认真吸纳政协建议,针对突出问题分轻重缓急攻坚破难,逐步解决“龙溪河流域梁平段水污染治理”的老大难问题。
为了加快推进龙溪河流域污染整治,区政协还召开了常委会,对龙溪河流域梁平段水污染治理情况进行专题协商。同时,积极参与区政府涉及有关生态环境建设等文件的起草和讨论工作,助推区政府出台了“两规范一基金”三个文件,严格规范工业和畜禽养殖业的发展,率先建立生态保护基金,重点用于龙溪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形成了全区水污染治理的新格局。
为了巩固治理成果,区政协主席会从2015年开始,连续三年开展龙溪河流域梁平段水环境治理视察工作,跟踪督促治理工作的落实,推动河流治理建立长效机制。
美丽的“母亲河”回来了
走进梁平区云龙镇丰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一排排机械正在发酵槽里翻搅牛粪,再经过发酵、去渣等环节,这些畜禽粪污将变废为宝,成为每吨售价800—3200元不等的绿色有机肥料。
区政协委员、丰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韦清伟介绍,一个存栏1.5万头牛的养牛场,加上涉及14个乡镇街道的养鸡场,每天产生的粪污在400吨左右,“畜禽养殖粪污如果不处理好,会严重污染龙溪河水环境。我们通过粪污回收发酵处理,极大程度解决了这一难题。”
“经过近年来的综合治理和严格监管,龙溪河水质已得到明显改善,2017年1月—11月,出境断面基本达到Ⅲ类水质。”梁平区环保局副局长张钊说,他们积极落实政协建议,对龙溪河流域污染大、且无法整改的16家造纸企业、1家化工企业进行关闭。针对农村生活垃圾、污水问题,则通过建设投运3个片区生活垃圾收运系统,形成“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理模式,有力改善了龙溪河流域曾经垃圾遍地的情况。
在龙溪河流域人民村广场段,曾经的臭水沟已难觅踪影,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条绿波荡漾的清水河,休闲长廊、观景台等景观装点着龙溪河沿河两岸,已成了居民垂钓、休闲的好去处。村民们说:“现在河水变清澈了,两岸也变美了,美丽的‘母亲河’又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