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地走出来的文化人
——记忠县政协常委唐孝驹
从一名普通职工到房地产商、学校校长、书画收藏家、政协委员,民革忠县委员、政协忠县第十四届常委唐孝驹用了近30年时间,完成了这一次次蝶变。
筑房兴学
唐孝驹1965年出身于四川省开江县。1988年7月从成都建校工民建专业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忠县工作。2004年后,他先后在重庆、贵州省修文县组建了房地产公司。
“在修文县进行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居民关于征地拆迁的观念陈旧,而当地招聘的职工能力又跟不上公司发展需要。”唐孝驹的心里受到触动,非常想为当地做点事情来改变贫穷落后特别是居民观念陈旧的现状。办学是最好的选择!唐孝驹意识到,“只有教育,才能真正改变一个人。一个地方要得到发展,教育必须先行。”
在和当地教育部门接触后,唐孝驹决定:投资2亿元建民办贵州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校,以建筑为主打专业,培养当地孩子的就业技能;投资1亿元建修文育才外国语实验中学,拟打造云贵高原腹地的重点基础教育学校。这两所学校总占地250亩,总建筑面积16万余平方米,招生规模1.5万人。目前,两所学校的基础建设已完成,进入环境绿化、装修阶段,教师招聘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展开,计划明年秋季可招生行课。
除了投资办学,唐孝驹还累计向社会及困难群众捐款资助数百万元。
书画传承
除了学校,唐孝驹还有一个中国书画藏馆——双清堂。“钱再多,也不能世代传承,书画作品却可以永久地传承下去。”这是唐孝驹创建双清堂的初衷。
唐孝驹极度热爱国学,有着深厚的书画情结。他历经数十年倾情书画收藏,不惜斥巨资于海内外抢救典藏历代名家书画,精心保管呵护,全力雅集传承。收藏一幅作品,唐孝驹除了对作品本身价值的认可,更是对其作者的尊崇。在他收藏的作品中,徐悲鸿的《双马图》尤能体现这一点。目前,唐孝驹的书画藏品已有1000多件。2016年10月8日,民革忠县工委举办“书香促文明 翰墨念中山”唐孝驹个人历代名家书画收藏展,取得圆满成功,并达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担当为民
巴王路农贸市场位于忠县城区中心地段,是城区市民买菜的主要场所。“每天凌晨三四点就开始有各种车辆在马路边卸货,非常吵,闹得人睡不安宁。”不少群众反映每日凌晨到早上七八点钟,这里不仅喧闹不止,占道经营现象很是突出,严重扰民、影响交通。
为了解决群众的诉求,唐孝驹花3天时间深入该农贸市场了解问题。“不少农民凌晨就赶来卖菜,还有商贩进货卸货,大家都很辛苦。但很多人都不守‘规矩’,车辆随便停,占道经营,导致通行空间变得非常狭小。”为此,他提出对部分商贩进行分流搬迁,以分解市场压力;市场规范化管理加强;加大执法力度等具体的整顿建议和对策,得到忠县政府领导重视和批示,获得群众点赞……
在发展事业之时,唐孝驹也尽心履职,积极建言献策、参政议政。近几年,他致力于忠县城市文明、招商环境、企业发展环境的改变,提出了不少相关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
今年初,在忠县召开的两会上,唐孝驹还提出了《关于整顿规范出租车经营行为,对拒载不规范打组合要严厉查处》的提案。通过忠县交委认真落实,如今,忠县的岀租车市场文明载客行为得到很大改善,拒载和强行打组合的现象明显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