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荣昌卤鹅“金字招牌”
通讯员 唐晓莉
“卤鹅卤鹅,盯一眼走不脱。”这句顺口溜在荣昌城内可谓是老少皆知,因为每天中午、傍晚时分,城里大街小巷都飘散着卤鹅的香味。
曾几何时,卤鹅企业“单兵作战”“各自为政”“品牌未树立”等问题,一度成为从事了10年卤鹅生产、销售的餐饮界人士邹朝文的心病。今年9月7日,他的心病“治愈”了。在该区商务局会议室内,荣昌区卤鹅协会正式成立。三惠鹅府、小罗卤鹅、小薛卤鹅等20多家卤鹅企业成为协会会员,邹朝文被推选为会长。
“协会的根本目的就是将原本‘各自为政’的卤鹅企业联合起来,拧成一股绳,壮大荣昌卤鹅产业,进一步保护地方品牌。”邹朝文介绍说,协会将积极协助政府进行行业管理,促进技术合作与信息交流,推动行业资源整合,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和行业的整体利益,推进全区卤鹅产业转型升级。
成立卤鹅协会,对这个已有360多年历史的地方美食来说,有了“娘家”和统一的生产、销售、包装标准,更是荣昌区进一步保护、发展“荣昌卤鹅”这一地方品牌的务实之举。这其中,不得不提到民进荣昌区委提交的一份《关于保护“荣昌卤鹅”这一地方品牌的建议》。
“每一个荣昌人对卤鹅的热爱,可以说是一种‘痴狂’,几天不吃就浑身难受。”民进荣昌区委专职副主委刘敏介绍说,正是这种“热爱”,加之区内一些白鹅加工企业品牌化的运作,培育出了10余家荣昌卤鹅的知名品牌,构建起了覆盖全国的连锁及电商销售网络,年销售荣昌卤鹅达到300万只,实现产值3亿元。
近年来,由于“荣昌卤鹅”的品牌效应越来越大,一些小作坊不断增多,设施简陋、工艺落后,品质无法保证,时有发生影响“荣昌卤鹅”品牌和口碑的事。“特别是区外一些地方,打着‘荣昌卤鹅’的招牌,严重损毁和败坏了这个品牌形象,制约了‘荣昌卤鹅’的发展。”刘敏谈道。为保护好“荣昌卤鹅”这一来之不易的品牌,进一步推动其向规范化和产业化发展,提升荣昌卤鹅的品质,打造特色旅游,民进荣昌区委组织开展调研,撰写提案。
地方品牌发展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荣昌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提案所提出的意见建议,立即组织相关职能部门研究对策,及时成立领导小组,启动注册“荣昌卤鹅”地理商标,制定“荣昌卤鹅”企业标准,建立“荣昌卤鹅”中央厨房,推进荣昌卤鹅品牌化、规模化发展。同时,还在品牌推广营销、建立供应基地、保障质量安全等方面“下足了功夫”。该区商务局与区农委共同协调落实了荣昌卤鹅公共品牌打造前期工作经费50万元,用于制定荣昌卤鹅标准、优化配方、改良工艺、保鲜技术研发等,并制定了推进荣昌卤鹅公共品牌建设的工期表。
“有了商标,才有品牌,才会有更大的商品价值。”荣昌区工商分局商标科科长曹阳介绍说,注册“荣昌卤鹅”地理标志商标工作已启动一段时间,目前正处于申报阶段,一旦申报成功,将制定荣昌卤鹅商标使用管理办法及准入标准和管理标准,用以保护“荣昌卤鹅”这块招牌,扩大其商品价值。
“通过我们一系列的帮扶措施,到2020年,力争荣昌卤鹅年销售额达10亿元以上,白鹅出栏达到200万只,并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中国卤鹅之乡’,让‘荣昌卤鹅’这一地方品牌‘香飘千万家’。”荣昌区商务局分管负责人杨毅介绍说,目前,各项措施正有序推进,“荣昌卤鹅”这块金字招牌不仅能成为棠城的城市名片,更是广大养殖户增收致富的“摇钱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