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导航”园区建设
——忠县政协助力工业发展记略
通讯员 谢 洪
“忠县工业的发展包含着太多政协委员关心关注的故事,从项目招商到项目建设、从企业运行到产品销售、从政策扶持到问题解决,都有我们政协委员奔波的身影和贡献的智慧。”近日,忠县政协十四届四次常委会专题协商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该县政府副县长雷亚平满怀深情地说。
向“僵尸”企业“开刀”
时间追溯到2015年2月3日,时任忠县政协常委的陈永革作为委员代表在忠县十三届四次全委会上作了《关于建立园区企业退出机制的建议》发言,直指全县“僵尸”企业问题突出,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带来招商负面效应,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规定,严防招商引资“陷井”。
一石激起千层浪。该建议得到与会委员一致共鸣,随即作为重点提案交由县政府主要负责人督办。
如何从制度上防范“僵尸”企业的发生,助推地方政府科学、理性招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忠县政协委员在县经信委、县园区办的配合下,深入到曾红极一时、如今衰落的县内知名企业调研20余次。调研结果出人意料:到2015年底,全县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的有13家,其中3家已进入破产程序。
“个别企业从进入忠县就‘没安好心’,钻招商引资的空子,冲着圈地和优惠政策而来,根本不是实打实地来办企业。”在调研现场,时任政协常委鄢善庆看到某个烂尾楼项目,直言不讳。
“对恶意圈地、圈而不建、反复拖期的企业行为应以法治思维加以约束。”时任政协副主席兰义华建议推动政府建立园区企业退出机制,最大限度防范“僵尸”企业产生风险。
政协智慧助力发展。2016年6月,忠县政府主要领导在一次常务会议上要求,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同时避免给未来埋下隐患,在招商引资或项目建设签定协议之初,县法制办就要会同主管部门对项目建立严格的退出机制,并在合作协议中用专门条款予以明确。2016年8月,忠县园区企业退出机制应运而生。
“借助政协智囊,通过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采取兼并重组、破产处置、转型升级等多种方式,目前全县‘僵尸’企业处置已基本完成,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雷亚平语气坚定。
为产城融合“导航”
“我有两家企业落户生态工业园区。但园区内没有一家像样的酒店,每次外地客人来参观视察食宿都很麻烦。”重庆聚融集团董事长梁华国常委以亲身经历讲述,建议加快水普路建设,拉近城区与园区的距离,缓解产城分离问题。
从2012年忠县乌杨生态工业园建园伊始,政协委员的目光就聚焦园区建设上没有停止过。大家认真调研了园区征地拆迁安置房建设、水普路连接大道(普乐段)推进情况,实地走访特瑞锂电、宇豪光学电子等多家企业,为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导航”产城融合献良策、谏真言。
“水电是企业运行的根本保障,加快园区水厂建设,让在建项目早日建成、早日投产、早日达效。”陈永革常委万分焦急。当得知目前园区内已建成自来水供水主管网5公里、临时污水收集管网5公里,预计今年底完成自来水厂、园区污水处理厂一期一阶段建设,委员们激动不已。
“建议把学校、医院、社区等公益设施和商店、酒店、娱乐等商业设施也布局进来,满足园区工人吃、住、行、娱的需求,让园区引得来人、留得住人。”付成于委员表示。
“委员们作风务实,把情况看得清、问题找得准、建议提得实,很具参考价值。”雷亚平表示,将把委员的意见建议转交相关部门,进一步优化园区规划,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继续邀请政协委员为园区建设把脉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