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质量发展而“谋”
——四届市政协献计经济工作综述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其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市委书记陈敏尔在去年12月13日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科学谋划明年经济工作,全力推动我市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有一个探索、实践、积累的过程。近年来,在我市不断探索更健康更可持续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市政协围绕高质量发展尽心而“谋”。
“谋”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
实现高质量发展,主线就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不断增强自觉性和主动性,做全面深化改革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五年来,市政协围绕我市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针对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十大新兴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发展、大数据产业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推动“营改增”等开展协商议政,就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提出合理化建议。
“遵循市场规律,既不搞拉郎配,也不搞没有产权变更实质的虚假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产权交易机制,既要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损害职工利益,又要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引入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从而解决全市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存在的不均衡问题……”这是针对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市政协提出的对策建议。
“改革首先要立足本市农业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还要立足城市和市民需求,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这是针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委员们积极建言献策。委员们的建议并非泛泛而谈——去年3至8月,市政协组织委员和专家围绕“深入推进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题,深入基层开展实地调研,摸清实情,找准问题,并赴湖北等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
如何培育重庆消费新增长点,让消费这驾马车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巨大潜力所在?这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问题。去年5月,市政协常委视察团兵分五路,重点视察了商业综合体和特色商业街区打造等传统商业消费;电子商务、共同配送、会展等新型业态消费;住宿餐饮、美容美发、摄影、家电维修和家政等生活服务消费;文旅、体育、教育、健身消费;医疗、养老、养生、健康消费等五个方面的情况,委员们以中央提出的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导向为出发点,又紧扣群众切身利益和所思所盼,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意见建议。
“谋”在推进创新发展上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当代社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创新能力的竞争,谁能在创新上下先手棋,谁就能掌握主动权。
“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通过市政协协商平台深入碰撞、融合交流,同心协力为创新驱动探索最优的路径、最好的方法,向市委、市政府交一份出色答卷!”去年9月27日,市政协召开常委会议,重点协商“加快重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会前,市政协联合市级部门、党派团体、区县和个创新主体组成调研组,通过历时数月的调研,让一个个问题浮出了水面。
《关于着力打造西部创新中心的建议》被列为市政协四届四次会议1号提案。这件提案凝聚着民建、民进、九三学社、台盟、市总工会等党派和人民团体的集体智慧。他们提出,推动创新发展,着力打造西部创新中心,营造创新环境、集聚创新要素、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创新能力。
2016年全国政协全会上,住渝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关于支持重庆建设西部创新中心的建议》,呼吁将重庆建设西部创新中心纳入国家规划,从国家层面明确重庆建设西部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建设路径、建设标准和实施计划,为整体提升西部地区创新能力和水平提供支撑。该提案得到了国家科技部的高度重视,对所提建议给予了充分肯定和积极支持。2016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同意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要求重庆充分发挥产业优势、体制优势和开放优势,着力建设技术创新体系、新型产业体系、制度创新体系和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面推进对内对外开放,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西部创新中心。
实现高质量发展,指导思想就是践行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中,“创新”排在了首位。在去年召开的全国政协全会上,住渝全国政协委员又联名提交《关于支持重庆设立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建议》,呼吁国家相关部门支持重庆设立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以国防科技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主攻方向,促进军民优势资源双向流动、相互转化,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上实现军民融合创新。
翻开近年市政协收到的提案,“创新”成了热词,“创新”成了广大政协委员关注的焦点。
“谋”在区域协调发展上
“抓住机遇,未雨绸缪、超前谋划,大力推动“成-渝-万”高铁经济走廊的形成和发展,乃是当前和今后我市面临的重要工作任务。”这是重庆至成都、重庆至万州的高铁未通车前,市政协发出的呼吁。呼吁之后,市政协赓即就打造高铁经济走廊开展务实调研,提出建议——以产业发展中分工协作生产和“点-轴”空间结构优化为主线,坚持产业集群化、高端化与生态化全面结合,形成“成-渝-万”经济走廊内部以线串点、以点带面、错位发展的产业布局……
“口岸经济已经成为我市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引领我市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推动“十三五”及更长时期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市政协以全域视角,审视重庆大地上面临的机遇,提出“加强铁路、港口、机场、公路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点、线、面联动,提升口岸功能,增强区域辐射集聚能力”等建议。
为了区域的协调发展,市政协持续献策:关于加快渝东南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关于加快推进渝东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建议、关于加快“奉巫巫”长江三峡旅游一体化建设的建议……这,无不凝聚着全市广大政协委员的智慧和心血。
为高质量发展而“谋”,市政协在前行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