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8年01月12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副刊
版面翻页
副刊
03

均衡教育 突出民族团结特色

——石柱民族中学推进特色名校建设

近年来,重庆市石柱民族中学在学校建设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民族特色为龙头,力求教学、科研、体育、艺术均衡发展,以“不求人人圣贤,但求个个成才”为办学理念,“厚德精业,至臻和谐”为校训,凭借得天独厚的民族教育资源优势,遵循精细化管理模式,深入推进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校均衡编班,无重点班、实验班,确保教育的公平性,逐渐使该校成为民族教育特色名校。

目前,石柱民族中学拥有7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471人。2016、2017年接连刷新高考战绩,学校先后荣获“中国艺术教育特色中学”“重庆市十佳特色校园”“重庆市家乡学校示范校”“石柱县山水园林学校”等称号。

共谱民族团结和谐歌

石柱是一个以土家族为主,共有29个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民族团结一直是当地党委政府主要工作内容。“有了民族团结,才有共同进步,各民族要互相帮助、友好相处,加倍维护民族团结”……作为一所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中学,撒播民族团结的种子,让各民族的孩子学会互相尊敬,团结一致,成为该校的责任。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石柱民族中学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增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的新活力。组织学生利用选修课认真学习石柱县教委编辑的民族教育读本《民族》一书,使学生回望历史、了解民族,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的传统文化,留住乡愁,回报自己的民族,守住共同的精神家园。学校采取学科知识,渗透民族团结教育内容的方法,把民族团结教育内容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之中,利用校内广播,每天对学生进行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宣传教育,每学期以年级为单位举办1至2次民族团结教育专题讲座,营造良好的民族团结氛围。

打造优质教育品牌

细节决定成败。石柱民族中学在管理中高度注重细节,将市级科研课题:“目标定向——分类指导”与国家级科研课题“扬长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结合,由校长任组长,制定了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奖惩方案、督查方案等,注重教育教学精细化。通过对“教学、班级、学生”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探索“综合素质”办学模式,全方位推进课程改革。

据了解,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学校对残疾儿童进行救助,对留守儿童倍加关怀,认真落实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近入学的接纳,对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及时办理入学手续,使其平等享受教育的权力。学校领导坚决执行县教育工委招生要求,按照“摇号招生”原则,确保学生都能及时入学。学校严格控制流失,保证学生受教育权落到实处,严格学生学籍管理,班主任是班级控辍的第一责任人。开学初对本班没有按时到校的学生,一是摸清去向,二是逐一家访,耐心细致做好家长的工作,坚决不让一名学生辍学。家访要求有记录,努力做到每学期学生到校率为100%。学校在各个教学班的师资配备上,力求做到均衡,不偏不倚,不搞重点班,也不搞变相的重点班、特色班,保证每一个学生以公平的起点,进入各阶段班级学习,此举得到了大多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学校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开设选修课,确保素质教育落实到位,确立“以科研先导的教改理念,兴教研教改之风”,熟练掌握和准确使用成功的教学改革模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该校22位老师的教学设计论文获得国家级和市级奖励,积极编写《竹铃球》《民族中学安全文明读本》《土家风俗读本》《石柱历史》《我的家乡》等校用教材,开设土家礼仪、啰儿调、桥牌、书法、象棋等92个选修课程,同时还开展丰富多彩的富有民族特色的竹铃球、土家摆手舞、土家高脚马球、竹竿舞、白杆枪、薅秧舞等课外活动,特别是自编自导的《竹铃球》在四届全国民运会上夺得三金一银的成绩,被多家媒体专题介绍,台湾少数民族代表团亲临学校观摩,获得极高评价。

据介绍,该校始终以德育教育和文明素养教育为先导,以教育教研为根本,狠抓学生思想品德和文明素养,努力构建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精心打造立体化的教育平台,使教育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日益改善,形成了“厚德精业,至臻和谐”的校风,“博学善导,严谨求实”的教风,“乐学善思,勤勉砺志”的学风。(游佐亮 谭 荣/文)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