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协商议政大文章
——江北区政协助力高质量发展纪实
“要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中共十九大提出的目标任务上来,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到政协工作的各方面,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近日,江北区区委书记李维超对政协工作提出新要求。
他希望,区政协及广大政协委员自觉把中共中央、市委和区委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到政协工作中,聚焦发展战略和社会稳定协商议政,积极为江北经济社会发展建真言、献良策、出实招。
“做履职担当的务实者,做协商民主的拓进者,做团结和谐的践行者,做社会稳定的推动者。”早在2017年1月举行的江北区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新当选的区政协主席刘汉华,就对全体委员提出了履职希望。
一年来,江北区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围绕服务发展大局,持续强化协商议政,为江北在经济新常态下实现高质量发展凝聚了强大合力,发出了履职好声音,展现了政协新作为,书写了助力新篇章。
2017年12月30日至31日,气温骤然下降,街上行人稀少,而彼时,江北区政协委员们却正忙碌着。
这两天,借放假的好时机,王晓燕委员穿梭在观音桥各大卖场间,实地调研商场货架上的商品和人气。尔后,她又迈进嘉州轻轨站旁的新光天地、恒大·中渝广场,开始同样的调研。在她看来,观音桥商圈虽然撑起了江北区头上“西部商贸之都”的桂冠,但周边商贸综合体的快速崛起,正倒逼着它必须转型升级,才能坐稳商贸老大的位子。这将是她今年提交给区政协的提案内容之一。
在王晓燕忙碌的同时,余波委员也没闲着。他正在辖区各大幼儿园走访老师和家长,为区里如何整合幼教资源开展调研。黄国权委员正为“社区居家养老”走进寸滩街道溉塘新村社区和兰溪社区调研……
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不断丰富着江北区政协委员主动履职的内涵。一幅幅履职的画面正构成一道江北区政协强化协商议政服务发展的亮丽风景线。
做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者
区委书记向区政协委员问计,咨询全区重要产业该如何发展,重大民生工程该怎样推进。这样的事在江北区已成常态。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已成为国家重要发展方向和目标。江北区实施‘智能江北’建设契合了时代潮流。”“要通过人工智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突破产业发展的短板。”“全区智能化建设还要加强风险应对。比如安全风险、法律风险、投资风险等都要提前制定应对措施和安全设计。”……
2017年12月7日,江北区委会议室,20余名区政协委员、智库专家和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就“智能江北”建设,向区委书记李维超建言献策。
这是江北区政协助力全区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一个区域的经济产业能否快速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协的助推和努力。江北区政协深谙其道。
在区政协主席班子的带领下,“做履职担当的务实者,做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者”,已成为全区政协人的履职理念和尽责目标。
在“智能江北”建设座谈会上,智库专家和委员们就大数据消费金融、智能交通系统、智能养老和智能医疗等提出建议28条。李维超当场要求相关部门梳理好这些建议,并吸纳到以后的工作中去。
如今,好些委员已成为区领导座上宾和决策智囊,经常受邀为党委政府一些重要工作和中心工作建言献策。各委办局更是主动邀请委员走进部门、走进基层调研,为下一步工作出谋划策。
一年来,江北区政协组织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围绕自贸商圈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历史文化街区打造、养老产业发展等区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关键性问题,通过深入基层调研、摸底分析问题、撰写调研报告、邀请专家论证和开展界别协商等多种履职形式和途径,提出许多有价值的参考建议,得到区委、区政府重视和采纳。
做城市品质提升的参与者
“优化交通布局”“从服务入手提升软环境”“加强文化产业与商贸业的融合”……去年12月13日,江北区长代小红在区行政服务中心接待区政协委员,面对面探讨江北区高端商贸核心区建设情况。
其实,早在区长、委员见面前,江北区政协就通过开展主席会专项视察活动,组织主席班子成员和20余名委员,围绕重点工程推进情况和加快品质城区建设问题进行深入走访和调研。
通过专项视察活动,委员们心中对全区如何推进高端商贸核心区建设有了底。在当天的见面会上,大家畅所欲言,从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城市宣传等方面提出建议30条,让代小红和列席会议的委办局负责人频频点头,直呼受益匪浅。
建言高端商贸核心区建设,不过是江北区政协助力城市品质提升的一个片段。
“城市的核心是‘人’,打造品质城市最重要的是关注市民的生活品质,达到城与人之间的和谐。”多年来,江北区始终重视城市品质的建设和提升。
江北区政协人更注重如何助力城市品质提升。在他们看来,城市品质应该有其更深的内涵,“如果把城市比做人,一座有品质的城市,应当是‘事捷功倍’的”“如果把城市比做人,一座有品质的城市,应当是‘井井有条’的”“如果把城市比做人,一座有品质的城市,应当是‘秀外慧中’的”。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他们更倾心于“做团结和谐的践行者,做城市品质提升的参与者”。
一年来,江北区政协人贯彻落实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和城市品质化战略,着眼该区品质城区建设、畅达城区建设、生态城区建设中的突出问题,组织开展学习考察、调研视察、座谈研讨等系列履职活动20余次,积极为城市品质提升多点发力、谋略建言、共建共治。
“我们通过开展‘区长接待委员’、调研视察、季度协商活动,聚焦交通拥堵‘大城市病’治理,聚焦并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和全国文明城区创建。”江北区政协秘书长罗有仁介绍。
据了解,仅交通拥堵“大城市病”治理方面,江北区政协就组织委员开展多次调研和协商活动。针对城市区域交通微循环系统优化设计问题,委员们提出增加慢行系统与公交系统驳接、加强交通智能化管理等建议35条;针对辖区内外互联互通建设问题,委员们提出优化区域交通规划编制等建议30条。区政协还积极承担市政协大都市区互联互通调研课题任务,相关专题报告建议被市政协采纳。
委员们针对生态文明建设,开展调研视察和对口协商,提出规划编制、生态红线保护、技术创新等建议20条。针对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委员们不但建言献策,还主动参与共推共建,协调解决涉及社区噪音污染、车辆乱停乱放、背街小巷综合整治难等方面问题90余个。
做民计民生改善的促进者
去年6月26日,已进入夏天的重庆,骄阳似火。下午2:40,江北区观音桥街道的鲤鱼池社区、塔坪社区迎来一群人,该区政协副主席谢平带着区政协提案委工作人员和几位政协委员视察背街小巷停车现状,并现场督办第179号提案《关于在我区背街小巷建设现代化立体停车楼的建议》。
地处重庆主城核心区,江北区背街小巷大多位于原厂矿家属区、老旧居民区以及开敞式社区,多数不具备设置路内停车点的基本条件。近年来,随着观音桥商圈的快速发展,大量前来消费的有车族在商圈卖场、商务楼找不到停车位,纷纷将车停到背街小巷。而背街小巷本就有较大的停车压力。群众要求在背街小巷建停车楼的呼声越来越高。
去年初的区政协全会上,民建界别的几位区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关于在我区背街小巷建设现代化立体停车楼的建议》的提案。由于该提案关系民生改善,江北区政协决定将该提案作为重点提案进行督办。
“规范设置路内停车场27个、2035个停车泊位。增设非机动车泊车点104个、停车位1444个。”在当天的督办会上,该区市政园林局向委员们汇报了督办成果,并承诺协调街道、规划、建设等部门,将在旧城改造项目中利用提高新建项目停车设施的配建指标、协调绿化用地等举措缓解无位停车问题。
在关注背街小巷停车难的同时,江北区政协还关注区行政中心群众办事停车难问题,委员们优化机关停车系统的建议被政府职能部门充分吸纳,群众来办事停车已不再困难。
“做协商民主的拓进者,做民计民生改善的促进者。”江北区政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民生共建共享战略和民生短板问题,组织开展协商议政、视察调研、服务民生等履职活动,聚力促进民生改善,努力使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一年来,江北区政协高度关注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高度关注学前教育改革发展、高度关注农贸市场改造升级、高度关注困难群体。在委员们的努力下,在区政协的协调下,一批涉及食品安全、幼儿入学、农贸市场秩序混乱和困难群众生活、工作、学习难等关系民生的热点、焦点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
做社会治理创新的共建者
“复盛镇产城融合过程中存在居民身份认同困难、我们着力培育‘社会复合共治’体系。”“华新街多为老旧开放型社区,居民诉求和矛盾较多。我们推行三级民主协商议事机制解决居民诉求。”……
“建议在如何促进居民身份认同上有一个明确的阐述,并明确构建一个什么样的模式。”“如何监督三级协商过程?有哪些成功案例?”……
去年12月6日,一场特殊的大考在江北区政协会议室举行。该区政协9街3镇地区委员组负责人向由区政协领导和20余名专家组成的评委组阐述所在街道社区治理或城市建设思路,并接受评委们挑剔质询和有益建议。
这是江北区政协发挥街镇地区委员组优势,推动各街镇通过对辖区治理和经济建设难点开展自主调研,促进社会治理和经济建设的一个缩影。
“我们充分发挥各街镇地区委员组的委员优势,让委员们走进街道和社区,深入调研街镇,为街镇发展把脉开药方。”近年来,该区政协将全区213名政协委员统筹划分至12个街镇,让委员担负起为所在街镇发展建言献策的职责职能,将其纳入委员考核内容,并给各街镇委员组布置了自主调研课题任务。
去年初,为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有序推进,构建和谐幸福的家园,江北区政协给委员组布置了调研任务。相关地区委员组经过大半年的努力,通过开展自主考察、调研30余次,12个涉及基层社会治理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调研报告相继出炉,得到党委、政府重视和采纳。
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才能让人民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这种理念的江北区政协人,立志“做维护社会稳定的推动者,做社会治理创新的共建者”。
江北区政协发挥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瞄准社会稳定底线和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整合调研力量,组织政协参加单位、地区委员组、智库专家和科研机构等,深入开展一系列的重点调研、自主调研和考察调研,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言献策。
一年来,江北区政协通过开展社会“微治理”调研、基层政权基础设施建设视察调研和宗教场所建设管理视察调研,助力区委、区政府探索城乡糅合型社区综合治理创新、街道社会治理创新探索等,有序推进并完善基层政权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规范全区宗教场所管理。
如今,走在江北区的大街小巷,你会发现:街道干净整洁了,社区矛盾少了,邻里和谐了,城市更美了,产业更富了,老百姓更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