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8年02月06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统战政协
版面翻页
统战政协
02

“大国工匠”的折扇情怀

——记荣昌区政协委员陈子福

□ 作者 唐晓莉 张菁

“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应当面向全社会,从娃娃抓起,从青少年学校教育抓起。”近日,荣昌区政协委员、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陈子福,在获得全国首批“大国非遗工匠”称号时发表感言。“我最大的梦想,是建一个微型扇博物馆。”陈子福想通过努力,让折扇流芳后世,让更多人接触并尊重这门艺术。

工会主席下海

陈子福出生于折扇世家。小学毕业后,没条件继续读书的他成为了荣昌折扇合作社的一名学徒工。几年下来,陈子福熟悉了制扇的主要工段。期间,他做了荣昌最好的白页扇大师胡吉山的弟子,同时拜荣昌制扇名师学艺三年。

1966年,陈子福被送往手工业干部学校学了5个月财务,随后被分配到荣昌星火农业机械厂,从库管员一直干到工会主席。

为了给考大学的儿子凑学费,1996年2月,48岁的陈子福走出荣昌星火农业机械厂大门,决定下海,捡起阔别30多年的折扇技艺。彼时,陈子福心里没有底,但是他别无选择。“祖祖辈辈都做折扇,除此之外,我别无所长。”

最初,陈子福瞄准了当时荣昌的作坊都不接的活儿——工艺大折扇。最艰难的一个月里,他没有卖出一把扇子。

但陈子福下定决心坚守。

坚守祖辈手艺

当年7月,陈子福怀揣着全部家当1000多元,背着20把折扇,踌躇满志地赶到北京历史博物馆参展。可是,承办单位却要求他交3000元展位费,他厚着脸皮,从上午磨到下午,终于将价格讲成600元,分到了展会二楼最角落的一个展位。第二天,当参观的人流聚集在陈子福的展位前,他才发觉,忙乱之中,居然连宣传单都忘了做。他干脆吆喝起来:“工艺精良的荣昌折扇,有300年历史, 历来与苏州、杭州齐名……”这一喊,吸引了北京文化界的名流,吸引了40余家新闻媒体,陈子福的折扇全部卖出了五六百元的“天价”,创造了当时荣昌折扇的最高价格。时任中国扇子艺术学会会长的郝盛琪找到他,语重心长地勉励陈子福:“希望你为西南扇子树立一根标杆。”

北京展会上的成功,更坚定了陈子福的信心,其后,他的创作源源不断。

“建国五十周年大型纪念套扇”是陈子福的代表作品,套扇共51把,从49公分起至99公分止,每扇增长一公分象征着共和国成长的年轮,全套扇为51个不同的造型,装饰手法采用了烙画、彩绘、阴刻、阳刻等传统技法,该套扇堪称西部第一,国内罕见。

创新夏布折扇

随后,陈子福的扇子进入很多名流家里,甚至进入美国卡特中心、摩尔多瓦驻华大使馆,法国图卢兹市政府……但他并不满足。

“以纸、丝绸和绢为主要扇面材料的苏杭折扇走在我们前面,我们再做同样的东西,肯定无法赶超人家,只能另辟蹊径。”于是,陈子福开始了创新。他3个月闭门不出,借鉴我国传统书画的装裱技术,从配料、温度、粘贴等方面进行研究,终于研制出第一把夏布折扇。

最初,夏布折扇并不被市民接受。陈子福借鉴在北京展会上的成功经验,只要有展会、比赛,他就带着夏布折扇前去参赛。他的作品先后获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银奖”“中国首届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银奖”“重庆市工艺美术行业评比金奖”等。在各种桂冠的映衬下,夏布折扇声名鹊起。

鼓呼非遗传承

在制扇的同时,已经69岁高龄的陈子福还时刻牢记着政协委员的身份。几年来,他广泛听取民声,认真撰写提案,积极建言献策,先后就文化产业发展、非遗的传承与保护等积极鼓与呼。

在走访中,陈子福发现,位于濑溪河岸的观音桥石碑,历经144年沧桑已出现严重的风化破裂,更让人痛心的是,该碑遭受了严重的人为损坏。于是他即刻撰写《关于对观音桥古石碑进行抢救保护的建议》,呼吁有关部门对古碑进行保护。该建议很快得到荣昌区文化委的采纳。不到3个月,该区文化委修建了碑亭,并派专人守护。

作为非遗传承人,陈子福关注更多的还是荣昌折扇的传承。他在调研中发现,目前荣昌扇匠不到100人,技艺较高的不到10人。“如果不正视现实,或许20年后,折扇技艺就会消失。”为此,他撰写了《关于加大荣昌折扇文化传承和保护的建议》。

同时,他“满世界”寻找荣昌早年折扇制造工具和遗留作品,积极筹建微型折扇博物馆。“荣昌折扇制扇工艺流程分为青山、同骨、棕风、削批子、捆扎等16个工段,总计145个操作工序。每道工序,就有相应的物件,收集到这些物件,就是一部荣昌折扇文化的历史写真。”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余生能做好折扇博物馆这件事,就没有缺憾。”陈子福深情地说。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