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失能人员集中供养
本报讯 智残、肢残、病残、精神失常等失能人员,是困扰部分特困家庭脱贫致富的重要原因,更是打好脱贫攻坚战必须破解的一大难题。近日,张力、李绍兵、杨莉等15名合川区政协委员集体呼吁:要大胆创新精准脱贫模式,建立病残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中心,对贫困家庭失能人员实行集中供养帮扶。
“因病因残致贫在全区贫困家庭中占有较大比例。”张力委员直陈问题。通过走访调研,张力等委员发现,合川区80%左右的贫困家庭都是因病因残致贫的,“这是智力扶贫或项目扶贫等难以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张力说。“一人失能、全家拖累”,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难度。“当前,绝大多数供养帮扶方式均为按照失能人员家庭人头发放低保金,不但太过分散,收效甚微,而且扩大了低保发放面,增加了财政负担。”杨莉委员认为,如果建立病残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中心,将失能人员从家庭中剥离出来实行集中供养帮扶,贫困家庭其他成员不再因此享受低保,再加上相关保障政策,精准脱贫工作将取得更加明显的效果。
陈立、赵刚、刘晓菊等委员建议:一是要摸清情况,实行划片集中供养。要全面了解全区贫困家庭失能人员及镇街卫生院、撤并学校和现有敬老院、养老院等闲置资源情况,按照“相对集中、自愿选择、分类供养”原则,建立片区病残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中心,力求做到供养帮扶对象集中、供养帮扶资金集中、供养帮扶力量集中,求得供养帮扶效率最大化;二是要建章立制,狠抓集中供养帮扶落实。探索制定贫困家庭失能人员集中供养帮扶实施办法,明确失能人员集中供养准入条件和退出机制、护理人员选拔标准和基本待遇、场地设施建设和运行资金来源等相关问题,并狠抓工作落实。“护理人员可由失能人员集中供养中心附近镇街卫生院医务工作者、入住失能人员家属和社会志愿者等相关人员组成;运行资金可通过整合民政救助、社会捐赠及财政拨款等方式共同予以解决。”
“这样还能让失能人员家庭原护理成员身心得到解放,重新投入到新的就业岗位上,通过自身劳动获得应有的报酬,逐渐实现脱贫致富,更有利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李绍兵委员寄予希望道。(逯德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