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8年03月12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2018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版面翻页
2018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04

以高质量发展引领高品质生活

3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的审议时强调,重庆要“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让重庆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代表团的重要讲话,让住渝全国政协委员们倍受鼓舞、倍感振奋,并引起委员们强烈反响和热议。

 

全国政协委员涂建华:

以智能化建设制造业强国

本报北京讯 (特派记者 彭世祥) “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已经来临,制造业面临前所未遇的挑战,同时也面临前所未见的机遇。”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工商联主席涂建华告诉记者,制造业转型升级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涂建华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因此,如何更快地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

对这一课题,他特别关注。“高质量发展为制造业指明了方向。”涂建华认真梳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和政策举措,对制造业转型升级信心满满。然而,“中国距离制造业强国还有不小差距。”涂建华坦言,我国智能制造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仅16%的企业进入智能制造应用阶段,52%的企业其智能制造收入贡献率低于10%,60%的企业其智能制造利润贡献低于10%。只要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路子走下去,中国的制造业一定会强起来。

结合自身实践,站在全国角度考量,涂建华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中国制造业只是占据了产业链的中低端,大多数为劳动密集型企业,成本优势和规模优势正消失殆尽,创新能力不足,缺少核心竞争力;二是转型升级面临很多具体难题。其中普遍的现象是,企业做大了“船大不好转身”,中小型企业则存在“转型找死,不转型等死”的困惑;三是人才缺乏,这一点在民营制造业中表现得特别突出。中小企业更是普遍存在“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的问题。

谈及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涂建华说,“要以智能化为中心,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他从重庆实际出发,提出建议:

利用渝新欧国际大通道推动重庆和德国制造业的融合,打造渝德制造业集聚区或功能园区,以服务业技术集聚、以先进的制造业技术策动重庆制造业升级。

国家设立专项基金扶持有条件的民企建设“数字化工厂”,从机器人智能装备开始突破,以智能制造装备、智能制造系统、智能制造服务为核心,帮助企业更快更好转型升级。

着力实施对民营制造业企业扶优、扶强战略。建立千亿级后备民营制造业企业库,对入库企业重点培育,在融资、用地、用工、税费、品牌、出口、知识产权等方面予以“点对点”服务。

着力营造智能化民营制造业的金融环境。鼓励金融机构出台更多智能化改造金融产品,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和智能化升级的中长期贷款支持力度。

发挥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在民营制造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有效撬动民间资本投资以智能化为中心的制造业,为实体经济发展和产业集聚注入活力。


 

全国政协委员王济光:

构建现代产业发展增长极

本报北京讯 (特派记者 李祥) 在与委员们一起收看当天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的新闻时,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秘书长王济光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飞回到了2016年。

“2016年的春天,习近平总书视察重庆时提出了‘两点’‘两地’定位和‘四个扎实’要求。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重庆发展作出重要讲话,这既是对‘两点’‘两地’定位和‘四个扎实’要求的一次深化,也体现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重庆的高度重视。”王济光难掩内心的激动,情不自禁地说,“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对重庆做好各项工作的又一次导航定位,蕴藏着引领重庆发展的时代内涵。”

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把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落实在重庆大地上?王济光着眼“高质量发展”,结合重庆市情、比较优势和资源状况,积极建言支招。

“今后五年,是重庆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推动高质量发展,既要做好生态保护、改善民生等工作,更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促进发展动能转换。”长期关注实体经济发展的王济光,深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紧密联系。在他看来,重庆既有产业体系比较完备、加工制造能力突出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加工型产业多高附加值产业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多资本科技密集型产业少等“短板”,“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消除这些短板,这不仅是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明确要求,更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重庆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的现实路径。”

如何消除“短板”?围绕提高供给体系质量,王济光建议以大数据智能化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充分运用大数据智能化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促进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智能产业、智能制造、智能化应用“三位一体”发展格局,以此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形成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创新驱动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把推动高动能生产与形成高效率市场作为高质量发展的联结点,做好基础支撑的营造工作”是王济光的另一个观点。他认为,重庆是中国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又是初见成效的内陆开放高地,要通过构架国际物流大通道、打造内陆开放平台和培育外向型产业体系,形成与国际互联互通的生产结构,“重点是要在现代装备制造、信息产业以及智能制造等方面,紧跟世界技术革命新趋势,延长产业链条,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在现有的“1+2+5+7+7”开放平台体系上,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军民融合产业,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和生产力空间布局,走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的路子,形成有竞争力的西部增长极。


 

全国政协委员刘旗:

打造优质旅游升级版

本报北京讯 (特派记者 邓永宏) “希望重庆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致、沉心静气,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让重庆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让住渝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要负责人刘旗久久沉思:怎样把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作为旅游工作的根本落脚点,推动高速旅游增长向优质旅游发展转变,打造重庆旅游业发展升级版?

在刘旗心中,重庆旅游业发展是有短板的,旅游业要高质量、高品质发展,就必须大力推动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全市旅游服务品质,就要强化旅游企业质量主体作用、加强旅游质量监督管理、优化旅游质量发展环境、夯实旅游质量发展基础和推动旅游品质提升,依靠“质量”“品质”“服务”发展的新路,推进全市旅游结构优化和增长动能转换。

如何判断旅游业是高质量发展?刘旗认为,要以有利于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有利于解决旅游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标准。因此,打造全市旅游业发展升级版,就是要解决全市城乡旅游发展不平衡与全域旅游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旅游区域发展不平衡与旅游整体发展要求不相适应、旅游产品有效供给不充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不相适应、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与广大游客日趋多元的旅游消费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旅游公共服务及交通等基础设施,加强旅游市场秩序整治等,进一步着眼整体协调性,补齐影响全市旅游发展质量和整体品质的短板,以高质量服务助推人民高品质生活。

至于要以什么样的措施推动全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刘旗以全局的眼光,审视着、思索着——进一步打造优质旅游产品、抓好全域旅游创建、提升旅游发展配套功能、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打造“山水之都·美丽重庆”核心旅游品牌……他说,概括起来就是,按照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要求,为国内外游客和市民提供安心、放心、贴心、开心、舒心的旅游体验,让所有工作生活在重庆的人们和来渝的境内外游客都能感受到重庆旅游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

除此之外,刘旗认为,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较为完善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等。要弱化速度指标,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把质量提高、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这样才能实现旅游质量基础进一步坚实,旅游市场秩序明显改善,旅游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才能切实把重庆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高品质之都,从而进一步提升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