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马股份:多领域逐浪搏击攀高峰
重庆迪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迪马股份”)创立于1997年,是中国专用车行业名副其实的领跑者,特别是在防弹运钞车方面拥有引领市场的绝对优势。公司于2002年在上交所上市后,迪马股份逐渐进入房地产领域,主要业务形成“专用车+房地产”并驾齐驱的格局。
自创立以来,迪马股份始终致力于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加强与国际间的合作、交流,同时不断追求产品更新换代,保持公司发展活力。历经多年艰苦创业,迪马股份经营规模和实力与时俱进,尤其是两个全资子公司:迪马工业和东原地产在各自领域大放异彩,呈现强劲发展之势。
迪马工业: 争做军民融合标杆
目前,重庆首个智能移动勤务系统已经在迪马工业组装完成,在经历一系列调试后,即将落户重庆消防总队。这是重庆首个由本地企业自主研发的智能系统,也是重庆第一个落地的应急智能平台。其亮点之一是采用一种与传统无线网络完全不同的新型无线网络技术,在应急突发事件中,如通讯中断、不畅、无信号覆盖、用户拥挤等状况下进行自主组网,搭建专业通信平台,达到语音、图像、数据的无间断传输,覆盖范围达到3公里。
据介绍,跟上一代系统比起来,这代智能通讯系统专网通讯、频率干净、受干扰小、保秘性好、带宽较好、调度指挥快捷,实现了实时图像传输,改变了以前应急系统只能语音传送的传统模式。此外,还有移动设备(手持机)可以作为中继,让通讯距离更远(适合地铁、井下救援等)。
这代表了迪马工业强劲的自主研发能力。
作为迪马股份双主业之一的迪马工业,专业从事高技术专用车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金融押运、公安消防、通信广电、市政环卫、电力民航以及军队等领域,已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防弹运钞车研发、生产、销售基地及国内领先的集成车供应商与解决方案提供商。
近年来随着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迪马工业力争成为军民融合的标杆企业,通过参股保利防务基金,入股三峡人寿保险,联手各专业院校人才、技术战略合作,力推军用特种车、外骨骼机器人募集资金项目进程,积极寻求军民融合产业广阔市场空间及新利润增长点,助力我国军民融合事业快速稳健发展。
以迪马工业旗下的“南方迪马”为例,早在12年前南方迪马就开始参与到军转民项目中,致力于向各军兵种及国防科研院所提供抢险救援、通信指挥、防弹防爆、防化洗消、公路除雪、反恐防暴等系列产品,拥有武器装备质量体系认证证书、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等军工准入资质,具备优质军品生产及研发能力。
今年1月,南方迪马与中国兵器工业标准化研究所(以下简称“兵器标准所”)、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就军用产品转化及技术研发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各方将以“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根据协议,南方迪马将联手兵器标准所和国防科大,在军警车辆及其他特种车辆平台所搭载的产品开发、产品推荐、产品技术研究及升级改进、产品技术标准制定等方面寻求合作并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同时,合作中将充分发挥兵器标准所与国防科大的优势,结合迪马股份在特种车辆市场投资运营优势,整合双方资源,协同拓展产品市场。
“随着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军民协同创新、军民科技基础要素融合的推动,将助推公司提升军用产品的研制、承制能力,探索并挖掘军品及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契机。”重庆市政协委员、迪马股份副董事长罗韶颖表示,作为目前重庆唯一一家有军工四证的企业,迪马工业必将在深化军民融合进程中实现更大作为。
据了解,作为中国专用汽车制造领域和应急产业行业的龙头企业,迪马工业正积极抢抓战略机遇,结合自身业务形态,根据南岸区的区域特点,力图在南岸区建设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希望在深化军民融合助推重庆应急产业发展方面作出更大贡献,实现区域经济和企业的融合发展。
罗韶颖介绍,迪马工业实施深化军民融合,助推重庆应急产业发展战略具备较好的内部和外部优势,例如:迪马在国内应急产业行业中属领军型标杆企业,品牌本身有号召力和资源聚集能力;迪马有军民融合的市场和产品基础,在民参军、军转民方面能够高度融合;迪马工业作为迪马股份旗下的机械制造板块,依托上市公司及其它板块的雄厚经济实力,可确保项目可持续发展。
目前,迪马工业已编制完成《应急产业市场研究报告》《深化军民融合助推重庆应急产业发展方案》《关于提请在南岸区建设应急产业基地的报告》。可以设想,迪马工业在南岸区建设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必将在深化军民融合助推重庆应急产业发展进程中闪现别样光彩。
东原地产: 深耕社区运营品牌
在人们的普遍印象中,房地产行业就是建房卖房。但近年来的情形却正在发生变化,房地产行业加剧洗牌,众多房企纷纷转战细分领域,追求以差异化战略取胜,东原地产便是其中的代表。
一直以来,东原地产始终认为社区不仅仅是建筑,最重要的是建立人与人之间的真实连接,家与家之间的情感传递。多年来,东原地产深入研究客户需求,坚持社区价值创新路径,在社区运营领域不断深化,形成“童梦童享、友邻友趣、乐享乐配、优度优家”四大社区子品牌,分别从儿童成长、人文亲邻、社区配套及特色精装修等方面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社区服务。
其中,“童梦童享”倾力关注孩子的需求,针对0~12岁儿童在社区生活成长中对安全、娱乐、教育、尊重四大领域研发出优配社区儿童成长系统;“友邻友趣”战略则强调社区运营,为社区业主提供软性服务;“乐享乐配”通过整合城市的教育、商业、医疗、交通资源,提升业主的生活品质;“优度优家”作为全装修成品住宅产品,为城市新生代提供省时、省心、省力、省钱的极致多功能装修房。
作为公认的社区运营创新践行者,东原地产全力投入社区运营模式的研发与落地,从早期的1.0时代“靠沟通吃饭”,到2.0时代“让连接发生”,实现社区内人与人之间更有质量的连接,再到3.0时代“俱乐社区”规划,深度挖掘社区内部资源,打通内外部资源的分享系统,彰显了其优秀的产品创新能力。
当时间进入2017年,在社区运营领域坚持创新探索的东原地产,在深度调研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又响亮提出“原·创家”品牌口号。用东原地产人的话说,这是基于他们一贯强调的“地产下半场一切遵循客户体验逻辑”而适时抛出的新思路,试图描述东原在地产开发过程中,更加前瞻地关注社区关系新型构建方式,实现社区即社会的品牌理想。
2017年6月,国内首个社群实体——原·聚场在重庆东原·D7区落地,这是东原地产继四大子品牌之后,在社区运营领域的又一次跨越升级。原·聚场的加入让东原基于社区关系运营的核心产品“货架”更加完善,原·聚场不仅给业主提供实体场地,更提供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将自我与社群进行交互,实现一次有心的生活连接,一次有趣的生活互动,一次有爱的生活共享。
目前,原·聚场以亲子互动、亲子成长、生活美学为主要运营方向,所有的活动策划及搭建均由原·聚场自身的Y.O团队策划落地,而后者是由东原发起,由原·聚场员工及业主组成,负责原·聚场情感维系、社群服务、活动支持等工作,所有的知识产权均掌握在原·聚场手中。
原·聚场不仅赢得了业主的芳心,还引起了业内的高度关注。东原地产在2017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研究成果发布会暨第十四届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家峰会上,获得“2017中国新社区文化运营商TOP10”“2017中国特色地产运营优秀企业——新社区文化运营领导者”两项荣誉,充分体现了中国房地产TOP10研究组及业内人士对东原社区文化运营的高度认可,进一步树立东原社区运营领导者的行业地位。
原·聚场致力于建立有温度的社区,创造社区的新型精神家园,为业主带来有营养、有价值的社群生活,同时通过对实体基地的运营及资源引入和创新,积极探索新型的社区运营闭环,探索形成自身独特的社区运营体系。目前,东原集团的8个原·聚场正快速在武汉、重庆、昆明和杭州等4个城市复制,并成为购房者追随东原的有力武器。基于客户逻辑的原·聚场,正引领社区运营的潮流。
“目前,东原正在酝酿社区运营的4.0版本,升级之后,东原更希望能够影响到其他小区的业主,一起参与到业主自治中,能够在小区之间的公共空间中进行聚会和社交。”罗韶颖表示,东原理想的愿景是在4.0版本中,能够将东原的社区运营和特色商业结合,形成社区特色商业模式。
原·美术馆: 开启独特审美视角
2018年1月27日,“抽象+抽象绘画在中国的新可能性”在重庆原·美术馆拉开帷幕,整个展览活动持续1个月。此次抽象展览是国内最高规格的抽象艺术大展,也是重庆有史以来第一次。
原·美术馆位于南滨路东原1891中段,整个建筑外形似一个巨大的球体,设计灵感来源于宇宙中最美的行星椭圆轨迹,其内部空间以“太空舱”为设计灵感,面积约2000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这座高颜值美术馆因其独特的造型被誉为“重庆眼”,是集艺术展览、艺术收藏、公共艺术教育、文化交流为一体的跨界空间。
据介绍,原·美术馆展览区分为三个部分:国际国内最前沿的当代艺术展、国内重要艺术家的交流性展览,以及重庆本土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展。美术馆计划每年举行5-6场大型展览,中间还将引入音乐会、讲座、交流会等其他形式的艺术活动,以及一些小型的公共教育活动。
自2016年12月开馆以来,原·美术馆已先后筹办“物相·心相·世相”开馆展、陈飞宇“到底发生了什么”实验剧、“东方再造物”设计展、Maybe国际儿童艺术节、“肖全镜头下的重庆女人”摄影展、“时间拓扑·西遇霞光”泥板画手稿展、“迷宫”叶锦添艺术展等多个展览项目,同期举办了“艺见”讲座、“艺贰叁”培训等公教项目数十场,接纳展览参观、公教参与等数万人次,其中不乏众多艺术界、文化界、商界以及媒体界的知名人士。
“我们真正在践行艺术链接公众理念,与所有合作的艺术家及其团队共同推动了雕塑、摄影、绘画、设计、动画、实验戏剧等各类艺术文化形式在该领域的传播、发展,努力实现‘每个人的美术馆’的理念。”原·美术馆馆长梁克刚欣熨地说,原·美术馆已经成为重庆独特的文艺地标,正不断带给重庆这座城市更多更新的审美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