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每一个生命
—— 记涪陵区政协委员李朝阳
“唯诚尚善,厚德济生”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作为医生始终坚持的初衷,更是他成立医院以来时刻恪守的准则。
“牢记人民嘱托,勇担委员责任”是他作为一名政协委员认真履职的真实写照。
他是李朝阳,涪陵区政协委员、农工党党员。
李氏正骨术第五代传人
1996年,毕业于成都体院中医骨伤专业的李朝阳,进入父亲成立的诊所,一边学习李氏祖传正骨术,一边帮忙打理诊所。那时的生活非常辛苦——每天不分昼夜地诊治患者、研究病例,空闲时间背汤头、背方剂、背药物属性、背家训,周末还要攻读研究生学位……“最初几年的辛苦,真是让我一度怀疑人生。”每每回忆起那段时光,李朝阳总是这样打趣道。
天道酬勤!艰辛的付出,总会得到回报。凭着极高的悟性和刻苦的钻研,李朝阳很快系统地掌握了李氏正骨术的精髓,并顺利攻读下中医硕士研究生学位。父亲退休后,他以李志沧传统中医正骨术第五代传人的身份接管了诊所。
经过李朝阳10余年的不懈努力,李志沧中医骨伤医院以全新面貌出现在群众面前,以过硬的医疗技术和仁爱的医者之心为大众健康保驾护航。
临床实践中,李朝阳坚持在探索中创新。他成功将传统医学与现代技术有机结合,摸索出一套具有独特疗效的中医正骨术。2016年,他的“李氏传统中医正骨术”更被列为了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为中医传统正骨医学作出的突出贡献,李朝阳被评为“涪陵区第三届十大杰出青年”。
医者父母心
“医生,一定要存‘悲天怜人,济世为怀’的善念。”从医以来,李朝阳始终牢记家训。
2016年的一个夏天,刚踏出手术室的李朝阳听到医院大厅传来一阵喧哗——“娃儿太小了,我们没把握”“求求你们了,试一试嘛”……详细询问后,李朝阳得知,骨伤患者是一个出生不足24小时的婴儿,因其母亲逆生而造成右手肘部骨折半脱位。孩子父亲已辗转重庆几家知名医院,但高昂的治疗费用是这个经济困难的家庭无力承担的。孩子奶奶偶然听说李朝阳治疗骨伤“有一套”,便让孩子父亲抱来试一试。但护士因从未接收过如此小的患者而踌躇不定。
面对身上只有100多元钱、挂着大包小包的年轻父亲,看着尚未进食一口母乳、哭得奄奄一息的患儿,李朝阳当机立断,立即接收婴儿入院。
接下来的一周,李朝阳每天亲自为婴儿实施手法复位,并嘱咐护士精心照料,同时减免一切费用。一周后,拍片显示,婴儿伤处对位对线良好,达到骨折解剖复位标准,可以出院。当李朝阳和护士将这对父子送上返程车的那一刻,孩子父亲感动得泪流满面。
“恢复得很好,我也就放心了!”时隔一年多,看着年轻父亲发来的一段孩子右手灵活抓拿玩具的视频,李朝阳倍感欣慰。
“善待每一个生命”是李朝阳成立医院的初心,近年来,医院每年为困难群众减免治疗费用均在100万元以上。
活跃在履职路上
连续三届被推荐为政协委员,李朝阳始终将委员责任记在心上。走进田间地头向群众了解社情民意,有他亲切的笑脸;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建言献策,有他洪亮的声音;参与政协各类视察调研活动,有他活跃的身影……每年涪陵区政协全委会期间,李朝阳均要提交2至3件个人提案。
2014年,李朝阳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交了《关于建立涪陵区“120”服务平台的建议》,呼吁建立“120”急救公共服务平台指挥中心,整合共享医疗抢救资源,充分发挥区内医疗机构应急救治作用,切实保障区内群众生命安全。相关部门积极行动,拟于今年正式投用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时同步建成独立的“120”调度指挥中心。
涪陵区政协组织的社会公益活动中总有李朝阳和其团队的身影,区内27个乡镇街道均有他深深的足迹。据统计,每年李志沧中医骨伤医院用于发放药品、义务诊断的费用均在30万元以上。
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起点,李朝阳说:“我将牢记医生使命,不忘入行初心,善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位病人,呵护每一缕健康,履行政协委员职责,向人民群众交上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