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地里的欢笑声
正值晚熟枇杷上市季!
桂林村高山晚熟枇杷专业合作社今年收成怎么样?销售怎么样?有没有需要我们帮助的?这几天,一连串问题在合川区政协主席周立友脑海里闪现。
周立友的“走心”,源于桂林村高山晚熟枇杷专业合作社饱含着委员们的汗水和心血。2014年,正是在该区政协农技专家的帮助下,高山晚熟枇杷专业合作社成为该村首个专业合作社。
很快,桂林村走进了一群让当地百姓熟悉的身影。5月20日,带着周立友的嘱托,合川区政协农业委组织农技专家委员再次来到高山晚熟枇杷专业合作社,指导村民进行枇杷田间管理。
“以前,我们都是靠天吃饭,一年忙到头,到手的也只有几千块钱,根本不够家里开销。多亏你们的指点,让我利用高山气候条件抓住时间差种植晚熟枇杷,我家的生活现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在枇杷地里劳作的村民王小林,紧紧握着委员们的手,久久不肯松开。
今年53岁的王小林原是桂林村的困难户。多年来,他和老伴仅靠几亩薄田维持生计。让他感到幸运的是,在合川区政协农技专家的鼓励和指导下,他不仅把家里的3亩地都种上了晚熟枇杷,还大胆地流转了村里近50亩土地。
“去年我家的枇杷产量有近5万斤,纯收入10多万元,今年的情况比去年更好。”王小林开心地说:“我们村枇杷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不仅有收购商上门收购,还有游客慕名前来,自己到果园里采摘枇杷,完全不用担心销路。我种植的枇杷品种现在已经成为重庆主城和川东地区城市水果店的新宠,装箱后市场价可以达到40到50元一斤。”
该区政协农业委负责人介绍,区政协农技专家结合市场行情和技术优势,详细分析了桂林村的地理气候条件,并特地邀请西南大学、重庆农科院等专家到现场查看,通过对比苹果香脆一号、蜜桔满山红、西施芒果和丽山枇杷等几个经济价值相对较高的产品,最后选择丽山枇杷这个生长期较长且业界公认的新产品在桂林村进行推广。
“以往我们只按照‘土’方法种植花生、玉米等传统农作物,农技专家告诉我们,长时间种植同一种农作物并不利于土地改良,根据我们村的特点,建议种植晚熟枇杷。”桂林村相关负责人说,现在村里的晚熟枇杷专业合作社种植面积有近千亩,一年四季都需要人看管护理,采摘季节更是需要大量人手,因此除了本地村民外,合作社还要吸纳村外的100多劳动力帮忙采摘,务工人员每人每天能有80元到100元的收入,留守在家的村民也有了一条致富挣钱的好路子。
交谈中,王小林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价格不能少,品质绝对保证”“要得,要得,我下午就给发货”……几分钟的电话,王小林就谈成了一笔业务。看着王小林满脸的笑容,委员们也不禁开心地笑了起来。
笑声,在枇杷地里久久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