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绣出幸福来
彭水县城市管理工作小记
彭水乌江两岸一瞥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切实贯彻有关精神,在城市管理工作中严格依法治理、注重细节、落实措施到位,取得了可喜成绩,在继去年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县城之后,今年又继续以饱满的激情、工匠绣花般的精神创新开展城市管理工作,使彭水城市焕发文明新气象。
精耕细作强管理
近年来,彭水县城市管理工作围绕“山清水秀美丽彭水”建设扎实开展。彭水城市管理局在实施有关工作中强化管理、力促精细分解并完善各环节工作,不断开创出城管工作新局面。
加大市容秩序规范力度。纵深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优化机构设置,足额配备执法人员及执法设施设备,深入推行“721”工作法,有效运行数字化管理平台,实行执法绩效考核,确保城市管理执法综合高效运行;积极开展“市容环境卫生百日攻坚”活动,深入整治城区“十乱”现象,切实维护良好市容市貌;各乡镇、街道按照城区市容环卫治理标准,同步开展集镇“十乱”现象整治,加大对乡镇、街道市容环卫的督查考核,有效改善集镇脏乱差现状。
加大环卫精细管理力度。坚持城区环卫管理常抓不懈、精益求精,实行环卫保洁市场化作业,合理界定环卫责任区域,将县城进出口通道沿线划归城市管理,城市管理范围辐射到城周交通节点和旅游景点,环卫保洁面积突破200万平方米;推行“五长制”,全面整治卫生死角,严格检查评比,定期考核通报,实现主次干道与背街小巷保洁精细管理,切实提升城区干净度。
加大城市管理宣传力度。利用城管通APP、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和市级、县级主流媒体宣传城市管理亮点工作,充分调动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的浓厚氛围。
城市品质得提升
彭水县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狠抓重点、抓关键,不断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成效显著。
优化城乡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运行和管理,累计建成投用城镇污水处理厂46座。去年以来,新建城乡污水处理厂13座,配套建设污水管网142公里,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2.7%。为进一步提高城乡生活污水收集率和处理率,县城二期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污水1.5万吨,截至目前,县城二期污水处理厂厂区建设及设备安装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设备调试和绿化扫尾工作,预计在6月底前全部竣工。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分类焚烧无害化处理模式取得进展,建成运行22个乡镇垃圾中转站。各乡镇、街道严格按照重庆市验收标准,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和农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治理,行政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100%。
去年,在彭水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级各部门协同努力下,彭水于10月27日被国家住建部正式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彭水以创建国家园林县城为契机,高标准完成了绿地系统规划修编,实行园林绿化、市容市貌、清扫保洁“三位一体”管理。创建过程突出重点,建成城市生态防护林1800余亩、城市绿道8条、滨江河堤景观工程14公里、绿化广场10个,栽植行道树1718株,增加绿地11万平方米,绿化覆盖面积338.9公顷,绿化覆盖率38.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36平方米。据统计,近年彭水建成县城楼宇景观122栋、照明路灯10995盏、城区公共厕所34座、新增停车位2150个,有效解决了市民“出行难”“如厕难”“停车难”问题。
彭水城市管理工作思路正确、落实有力有效,进一步完善了城市服务功能,全面提升了彭水县市容市貌,使彭水城乡人居环境得到大幅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增强。(苏玉萍/文 彭水县城管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