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8年06月22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公益·政协行动
版面翻页
公益·政协行动
04

不负期许 共创美好

——云阳县泥溪镇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农耕园一角

地处三峡腹地的云阳县泥溪镇,正发生着一场令当地老百姓欢欣鼓舞的质变。

质变,源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之力。

2017年8月,云阳县泥溪镇被确定为市级深度贫困镇,市政协主席王炯任指挥长,市政协办公厅扶贫集团定点帮扶,云阳县委、县政府全力以赴、不遗余力,共同推进该镇脱贫攻坚工作。泥溪镇狠下功夫,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啃掉了一块块难啃的“硬骨头”。截至2017年底,该镇446户共计1803人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2%下降至1.41%,并顺利通过脱贫摘帽市级验收。今年将接受国家检查评估。

获得感、幸福感写在老百姓的脸上,美丽的小康梦照进了现实生活。

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贫困发生率高,是泥溪镇以前的真实写照。

一顶戴了多年的贫困“帽子”,既让当地老百姓脸上无光,更让泥溪镇党政领导班子的腰杆硬不起来。

摘掉贫困帽子,是泥溪镇历届党委、政府的梦想,也是党政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以往“大水漫灌”“撒胡椒面”式的粗放扶贫,并没有让泥溪镇的贫困面貌发生多大变化。

“精准,是泥溪脱贫的必然之选。”建立领导包村、干部包户管理机制,层层压实攻坚责任;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推进道路、水库、河道治理工程建设;注重精神扶贫,把扶志和扶贫有机结合起来,有效调动贫困群众致富信心;以产业扶贫为突破口,为贫困户、贫困村选准发展路子……一条条精准之策,变成一项项脱贫攻坚的具体行动。

泥溪,悄然发生着蝶变。

泥溪之变

泥溪的变,体现在老百姓精神面貌的变化上。

“现在干部这么用心帮扶我们,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再不用为以前的穷日子发愁了!”枞林村已脱贫户曹翠仙拿出镇党委政府给他颁发的“同奔小康荣誉证”高兴地说。

该镇为消除贫困群众“等靠要”的消极思想,增强贫困户内生动力,特地建立了脱贫荣誉退出机制。此外,还专门组织该县作协、书协骨干会员深入全镇贫困户家庭,根据致贫原因和脱贫规划为其订立家训,并书写装裱上墙。

“今年3月底,我们对全镇446户已经脱贫的贫困户统一颁发了‘同奔小康荣誉证’。”该镇党委负责人说,通过创新扶贫工作,有力地促进群众转变了观念,让群众树立起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脱贫光荣的致富理念。

泥溪的变,体现在基层设施建设的有力推进和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上。

村级公路已完成3条4.8公里,正在施工11条36.3公里,另已完成38条44.7公里村组硬化公路测设,建成后全镇所有村组达到95%的通达和80%的通畅;新建镇公共文化活动中心和3个村便民服务中心;建立残疾人康复站村(社区)卫生室10个;对泥溪镇8个村按照每个村2万元标准配备文化体育设施设备;完成泥溪小学、联坪村校维修改造,桐林小学学生宿舍改造,互动课堂投入使用;泥溪镇卫生院DR设备到位,放射房屋整修完成……

泥溪的变,体现在农业产业的蓬勃发展上。

走进该镇胜利村,一片片绿油油的柑橘树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村民们在地里有说有笑,正忙着给柑橘树锄草。

“去年,县果业局技术人员深入全镇各村,帮助规划主导产业,其中4个低海拔村适合种植柑橘。今年3月开始,联坪、胜利、桐林、枞林4个村一片繁忙的景象,山坡上每天三四百人去杂、放线、打窝、栽植,经过50天的奋战,4000亩优质晚熟柑橘全部定植上山。目前已完成2次施肥管护,成活率达99%。”该镇党委负责人说。在发展模式上,泥溪镇也积极探索“三变”改革,采取农民土地入股、每亩地占50%股份,村集体公司每亩用2000元产业资金建园占50%股份,农民既是股东、又可以务工获得薪酬,村集体占股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为解决柑橘投产见效前农民收入问题,该镇又积极引进农业企业,在园区内间种菊花、辣椒等矮杆作物,增加农民收入,达到了当期有收入,长期可持续的效果,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积极性。

说起产业发展,该镇党委负责人打开了“话匣子”:“结合泥溪镇的生态优势和土地资源优势,我们已经在全镇发展了50万椴青杠椴木黑木耳,泥溪黑木耳已经获得国家“有机食品”认证,品质好、价格高,前景十分广阔。同时全镇还发展了15万袋香菇、3000亩核桃、2000群中蜂、500亩菊花、1000亩辣椒。加上原有的产业,今年全镇实现了每户贫困户都有1至2个主导产业覆盖。”

令该镇党委负责人特别自豪的是,2016年,他们成功引进梁兵、黄敏、唐国松、唐本东等4位在外创业成功的泥溪籍人士,回乡投资2000多万元,打造“农耕故土园”。

“农耕故土园于去年7月15日正式开园,截至目前共接待游客60000余人次,共计营业额500多万元。带动农户183户,其中贫困户28户,农户农产品销售额达20余万,贫困户务工收入达31万余元。”该镇党委负责人高兴地说,农耕故土园正积极探索建立集体经济入股、扶贫项目资金股权化改革等多种形式,稳定实现群众流转土地挣租金、入园打工挣薪金、入股分红挣股金,货源供应挣现金。

“目前,我们正着手在农耕故土园斜对岸打造一个农产品产业园区,园区规划占地28亩,集农产品深加工区、产品展示区、电商销售区、游客体验区于一体,项目建成后将满足泥溪镇及周边乡镇多种农业农特产品深加工需求。”该镇党委负责人自信满满地说,这将极大促进泥溪镇农业转型升级,有效带动泥溪镇乡村旅游发展。

政协之情

泥溪的老百姓,对于政协人很是熟悉。

因为,泥溪是市政协王炯主席的“战区”,是市政协办公厅扶贫集团对口帮扶镇,云阳县政协也倾力相扶。

用当地老百姓的话说,政协人的足迹,深深地印在了泥溪的每一寸土地上。

“在脱贫攻坚中,市政协领导多次前来我镇指导脱贫攻坚工作。去年,市政协还专门组织干部职工为我镇贫困群众捐款……”细数市政协对泥溪镇不遗余力地帮扶,该镇党委负责人感动地说。

而令当地人更加感动的是,今年2月10日,刚刚履新的市政协主席王炯来到泥溪镇走访慰问老党员和困难群众,他那句“要时刻把困难群众的冷暖放在心头,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实现高质量脱贫”的温暖话语,让泥溪镇的干部群众心里暖烘烘的。

感动,不止于此。

4月17日,在市政协办公厅扶贫集团工作会议上,王炯对泥溪镇脱贫攻坚工作不仅提出“以好的精神状态、好的方法、好的机制、好的作风,在精准、实干、协作上下功夫”的要求,并郑重承诺:“我作为指挥长,将认真履行责任,同大家一道,共同解决泥溪镇的贫困问题!”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市政协办公厅扶贫集团工作会后第三天,王炯又专程来到泥溪镇,深入贫困户家中,了解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关心贫困群众生活、抽查干部工作作风、查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并把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指示精神和市委书记陈敏尔对深度贫困镇工作的部署要求传递到干部群众心中,为下一步脱贫攻坚工作把脉导航。

……

紧跟市政协的节奏,云阳县政协也拿出务实的举措,积极行动起来。

“日前,云阳县政协专门来到泥溪镇召开助推工作会议,确定由县政协主席会成员每人结对指导泥溪镇一个贫困村(社区),进一步强化我们的工作力量。”该镇党委负责人感激地说。

振兴之路

2018年,对于泥溪人来说是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之年。一方面,泥溪镇必须在2018年实现脱贫摘帽,实现全县脱贫攻坚标杆镇的目标;另一方面,深度贫困乡镇七大提升行动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必将为泥溪未来的发展注入源源活水。

如何面对挑战,如何把握机遇?

“我们锁定脱贫摘帽的目标,把党建助推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进一步压实党建工作责任,坚持精准脱贫、精准扶贫基本方略,强弱项、补短板,从党建示范引领、产业利益联结、民生兜底保障、激发内生动力等全方位发力,以百密无一疏的状态迎接国家脱贫考核验收。”该镇党委负责人说。

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泥溪镇还确立了“四个目标定位”。一是打造脱贫攻坚标杆镇,确保脱贫攻坚各项考核指标都走在全县前列。二是打造农旅融合示范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依托现有农业产业资源,积极拓展农业功能,挖掘开发以“吃、住、行、游、购、娱”等为重点的“农旅融合”模式。三是打造改革创新先行镇,聚焦“三变改革”,不断探索创新,努力让农民收益最大化、企业收益合理化、村集体经济实体化。四是打造乡村振兴样板镇,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成一批人口合理集聚、产业支撑有力、公共服务完善、环境优美和谐、管理科学民主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标准,把泥溪建成云阳县乡村振兴的样板。(欧阳修美 刘勇军)

云阳县果业局专家现场指导柑橘栽种技术

黑木耳产业基地

为贫困户订立家训

农耕园里体验农耕文化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