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里”释放政协智慧
继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之后,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再次给亿万农民提振了信心、鼓足了干劲。顶层设计搭好“四梁八柱”,一幅幅乡村振兴的新画卷,正在神州大地徐徐展开。
乡村振兴蓝图美好、路径清晰,令人欣喜,但其目标实现的过程中仍然阻力重重,农村社区建设落后、空心化现象严重、基层治理混乱、生活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摆在面前,我们急需寻找破解之策,清除横亘在乡村振兴路上的“绊脚石”,持续增强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乡村振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需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在推进这一伟大工程当中,人民政协的作用与意义越来越突出,要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不断团结起各方力量、汇聚起各方智慧。
建好“人才库”,为乡村振兴聚智。人民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人才库,是推进乡村振兴必须依靠的重要力量。政协要把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转化为工作优势,建言建在点子上,献策献在关键处,真正成为党委、政府得力的参谋助手。在今年重庆两会上,重庆政协委员聚焦“村里”,积极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成为会议一大亮点。“把特色小镇纳入我市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实施”“加快投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助推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振兴亟需去除农村‘空心化’”“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助推乡村振兴”“推进巴渝民宿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等一系列提案,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科学的决策参考。
当好“智囊团”,为乡村振兴聚力。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人民政协要重视发挥协商渠道和平台丰富、角度超脱等方面的独特优势,扑下身子,沉到一线,积极为农村提供规划编制、信息咨询、人才培训、决策调研、经验总结等服务,最大限度地激发乡村振兴的发展动力与活力。比如,市政协民盟界别调研组赴万州、开州实地考察,与科技人员深入沟通交流,向业主、农民了解情况,收集到科学编制“三线一单”、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通过产业发展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等丰富扎实的第一手资料,在沾满泥土气息的基层调研中,极大地增强了推进乡村振兴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有效地为乡村振兴凝聚力量。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新时代呼唤新作为,在聚智凝力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中,政协工作使命光荣、舞台广阔、大有可为。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要同心同德、众志成城,继续葆有“莫向光阴惰寸功”的精气神,不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初心,建好“人才库”、当好“智囊团”,持续不断为推进乡村振兴贡献政协智慧、政协力量。只有这样,乡村振兴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才能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