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一场致敬匠心的“诸葛会”
通讯员 唐可芬 冯 娟
“我们的劳模工作室在引领企业创新发展的同时,也为广大职工提供了技能提升的机会。”近日,大足区政协副主席陈仲伦走进双钱集团(重庆)轮胎有限公司开展主席接待委员活动,并专题协商“弘扬劳模‘工匠’精神,加快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该公司钳工付朝川兴奋地说,“有了劳模工作室,和同事们交流、探讨技术难题的机会更多了,还增加了和区内外同行之间的技术比拼机会。”
付朝川口中的“劳模工作室”,是以全国劳动模范、大足区政协委员贺小琴等人为技术骨干的劳模创新工作室。走进该工作室,委员们看到,这里配备了各类模具设备、机电设备、电线板等,员工可以像在车间实际操作那样,对一些技术难题进行现场讨论,甚至一些器材比车间里的设备更为先进。
“4年多时间来,我们开展和参与攻关课题200余项,创新成果转化75项,开发和转移轮胎新规格140余个,产生经济效益约4000万元。先后获得国家专利30项,整理总结工作操作法11个。此外,工作室还涌现出‘金牌工人’杨有光、‘最美职工’刘远正、‘技术能手’付朝川等一批匠人代表,充分展示了大足工匠们的风采。”细数成绩,贺小琴的脸上写满自豪,“劳模工作室就是要弘扬劳模精神,培育大国工匠精神,打造‘匠人’和‘能人’队伍。”
如何更好地弘扬劳模工匠精神,加快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结合所看、所听、所思,委员们在协商会上积极建言。
赵冬梅委员呼吁,要多层面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通过完善制度激励劳模精神的弘扬和传承;支持创新发明,建立工匠库,并给予晋升晋级保障和相关待遇匹配落实。
“要充分发挥劳模工作室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将其打造成技能人才的‘孵化器’。”彭学文委员建议,总结提炼和推广先进的操作法、绝招、绝技、绝活,以传、帮、带的形式培育高技能的“匠人”和“能人”队伍。
“可采取在线学习,网上练兵、远程教育等方式,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就业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创业创新培训”“加强智力引进,制定技术工人培养规划和培训制度,依托专业培训机构,技术合作单位、职业院校的培训基地和师资力量,促进产教融合”“完善技术工人评价机制,健全技术工人评价选拔制度,突破年龄、学历、资历、身份等限制,促进优秀技术工人脱颖而出”……委员们纷纷建言。
一条条有分量的建议意见,得到与会区人力社保局负责人的点赞,并表示将认真采纳,转化为具体的工作举措。
“弘扬传承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就是致敬匠心,既有利于让产业工人更加自信,也能够真正推进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风尚形成。”陈仲伦表示,大足区政协将不遗余力地贡献智慧和力量,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助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为大足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