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书记”
——记秀山县政协委员赵茂兴
“群众没有脱贫,我不会离开;群众的产业没取得效益,我也不会离开。”为了这句诺言,秀山县政协委员、扶贫第一书记赵茂兴迎来了驻富裕村的第4个年头。几年来,赵茂兴吃在富裕村,住在富裕村,干在富裕村,鼓励村民坚定致富信心,带领群众发展产业稳步增收,以实际行动温暖了村民的心。
不带粮油,带去专题片
富裕村属秀山县隘口镇。该村山高谷深,海拔在800-1300米,农作物产量低,几乎没有经济作物,一度非常贫困,全村2015年以前没有一截水泥路。
“第一次进富裕村入户调查时,我就发现村民有很严重的等、靠、要思想,发展的欲望很低。”赵茂兴挨家挨户召集村民开院坝会,来者却很少,原因是他没带任何物质上的东西进村。而他认为送任何物质的东西,都只能解决暂时的问题,要实现真正脱贫,首先要让村民们在思想上先脱贫,消除等、靠、要思想。
那一次,赵茂兴带去的是秀山电视台《边城叙事》栏目录制的三部《自强不息》专题片。专题片讲述的是一个个山区残疾人在人生和家庭遭遇变故后,依然不等不靠、自强不息的故事。一开始,村民们只是在屋外观望,但随着影片放映,大家都涌入屋内,有的村民甚至被残疾人的故事感动得落泪。见时机成熟,赵茂兴动情地对村民们说:“残疾人尚能自强不息,好脚好手的你们更应该勤劳致富,改变贫困面貌。”而后,他又顺势细致地宣讲了国家扶贫政策,让久居深山的贫困村民们萌生了勤劳致富的念头。
拆除栏杆,羸得信任
最开始,村民对赵茂兴并不看好,“上面派来的,镀个金就走了,我们日子还是老调重弹”。如何取得群众信任,成为赵茂兴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千盖牛组的村民大多居住在海拔800多米的山上,长期饱受交通不便之苦。赵茂兴走访调查发现,不是道路没修通,而是被人为阻断了。原来2008年,村民们集资修建了一条“希望之路”,但住得最远的千盖牛组4户人家拒绝出资,道路修通后,村民就架起了一道栏杆,不让这4户人家通过。
怎样拆掉这道影响村民团结、阻断千盖牛组与外界交流的栏杆?赵茂兴先后开了两次院坝调解会,但都不顺利。“村民致富的愿望是一致的。”赵茂兴提出了在村里修通公路引进产业的打算,并向村民们承诺想办法筹集资金,用于全村道路修建和维护。最终,栏杆得以顺利拆除,两边村民的心结也打开了。
看到赵茂兴一来就啃掉了“硬骨头”,村民们开始信赖这个外来书记。“这个书记,看起来靠谱。”村民们说。
不仅脱贫,还要富裕
在取得村民们的信任后,赵茂兴开始思考富裕村如何脱贫。
在对37户建卡贫困户进行深入调查后,一方面他积极鼓励村里的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并向村民们承诺“如果找不到每月2000元的工作,就来找他要工作。”另一方面,他又着手硬化村公路。
“要致富,先修路,只有改善了富裕村的交通条件,村民致富才有希望。”很少求人办事的赵茂兴,动用了工作20年来几乎所有能用的关系,通过积极协调争取,筹集到资金1800余万元,共硬化村公路15.5公里,新修产业路、过境路和出境路7.5公里,硬化入户便道7.5公里,新建公路桥2座,维修人行便民桥3座,整治河堤1300米,架设路灯34盏,入户便道实现全覆盖,彻底解决了村民们出行问题,也为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当村民们还沉浸在村公路硬化的喜悦时,赵茂兴又在思考如何让富裕村真正富裕起来。
“其实要实现3100元的脱贫标准没多大难度,真正的难点在于如何巩固好脱贫成果,控制返贫现象的发生。”
当一个返乡农民工找他探讨发展核桃产业时,他看到了曙光。
2016年的整个冬天,富裕村的村民们都没有闲着,大家在长满荒草的山坡上开垦出1700多亩土地,种下25687株核桃苗。历经一年的春华秋实,种下的核桃树全部挂果,核桃的质量、口感都很好,很受市场欢迎。为把核桃产业做大做强,村里成立了核桃产业合作社,全村228户村民加入,平均每户种核桃110株,最多的村民种了371株。
截至2017年11月,富裕村37户贫困户如期实现脱贫摘帽,2100余亩核桃产业基地业已形成,预计今年将发展到1000至1500亩。
富裕村正朝着富裕的目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