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8年07月06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春秋
版面翻页
春秋
03

璧山乡间的百年教堂

□ 作者 傅应明

(资料图片)

从璧山城往西南方向行进五十多里,就可到达正兴场。离开场镇,再向北走五六里,就来到了远近闻名的金堂湖。湖岸可见一座规模宏大的法国哥特式建筑,便是百年教堂——露德堂,它也是重庆乃至西南地区最大的天主教古教堂。

露德堂,由经堂、主教楼、钟楼、修道院、教学楼、回廊、前后花园组成,占地12340平方米。经堂约600平方米,石柱、石墙建造,中间是一个开朗的蓝色弧形穹顶,两边是两个较小的弧形穹顶,由两排10根大石柱支撑。

为何在这偏僻的乡间,会有这么一座规模宏大的百年教堂呢?

露德堂在正兴当地被称为“经堂”。最初的“经堂”,是设在正兴场外一华里左右高山脚下今属庙湾村的潘姓教友家内。当时主持教务的负责人,据说是法国人马神父。其后,会长汪天经商请神父同意,乃将“经堂”搬往中嘴今属卫寺村的汪氏自己家中。

1890年,大足县余栋臣(绰号余蛮子)率仇洋反教义军分五路出击。经过璧山时,将这里的经堂和一切设备,以及汪天经全家,洗劫一空;同时,在屋内堆积大量的柴草,意欲烧毁房屋。所幸房盖被烧穿几个大洞后,火就熄灭了,整个房屋得以保存下来。仇洋打教事件,在当时清政府的干预下,不久即告平息。逃往重庆的马神父和一些教友也随即返回正兴,并由重庆“真原堂”主教府拨银三千两,决定另行修建“经堂”。

新修教堂的地址选在福登桥坎上,即今金堂水库坎上。说起来还有一段故事,据说当时教友汪天经因在其家(中嘴“老经堂”)侧另修房屋开槽房,邻屋龙国太一家认为挖断了他家老坟山龙脉,双方打了一场大官司。汪家长期的诉讼中所需费用完全由教会借予,长年累月的诉讼弄得两家都倾家荡产。最后汪天经为了还清欠债,只得将分家时所得的五百多石田地契约全部送交真原堂抵偿。这些田契中,有一张田土面积为六十石的,就在福登桥坎上。这里采石方便,所需大量的石料完全可以就地开采,且交通方便,来往信件非常及时。于是,新教堂就选在了这福登桥坎上修建。

新教堂大约从1893年开建,经过3年多才告完成,全用坚石建成,式样别致,高大壮观,富丽辉煌。入口大门上方,横书“天主堂”三字。经一较长且宽大的石甬道,到月亮坝二大门,门上方的书字为外文字母。入二门过一小花园,即到“经堂”门口。所谓“经堂”,是神父每天做弥撒和教友集中赶经,共同祈祷办理神功圣事的地方。堂内有祭台、塑像、经凳等,堂外牌面上的装饰也是非常考究和别致。“经堂”的两边,还各配有钟楼一座,看起来雄伟壮观。此外,加上附属建筑,如神父专用住宅,学校师生用宿舍、教室,以及厨房、厕所等用屋,整个教堂占地共20多亩。

教堂牌面正中上方的堂名,系用特别大字直书的“露德堂”三字。为什么会取这样一个名字呢?原来所有天主教“经堂”一定要选用一位圣人或圣女为主保,并以其名为堂名。正兴“经堂”便选法国露德镇教堂里的露德圣母为主保,故堂名为“露德堂”。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