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山膏田——将绿色转型进行到底
秀山县位于武陵山腹地,襟黔带楚,与湖南、湖北、贵州毗邻,不仅是渝东南门户,也是武陵山区重要的旅游集散地和物资集散地。近年来,秀山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在转型发展中探索了一条生态崛起之路。
轿子顶风光
位于秀山西北角的膏田镇,是秀山的“西部门户”。该镇东与溶溪镇接壤,西与贵州省松桃县瓦溪乡相接,南接清溪场镇,北与酉阳李溪镇交界,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旅游资源及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潜力。近年来,该镇坚持以结构调整为重点,积极改变以往“一锰独大”的单一化和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在效益农业和生态旅游等领域谋取突破,努力打造秀山生态经济“样板”。
秀山县委书记王杰表示,2017年以来,秀山县坚定贯彻绿色生态的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深化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壮大特色农业、特色工业、商贸物流业、旅游产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而膏田镇围绕“生态立镇、工业强镇、商旅活镇、文化兴镇”发展战略,积极挖掘当地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深入推进锰业环保整改,积极发展特色效益产业,走在了全县前列。
生态先行 破除“一锰独大”
膏田镇,曾是秀山名副其实的“锰业重镇”,锰业在该镇税收占比高达80%,一度撑起膏田镇进入“财税亿元镇”行列。步入新时代,膏田镇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谋求转型发展和传统工业改造升级,尤其采用环保准入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生态产业正逐渐成为秀山经济新的增长极。
秀山县长向业顺指出,绿色产业是生态环保的支撑,更是绿色发展的基石。秀山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用环保准入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其中,膏田镇是秀山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一环。
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路径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一锰独大”的膏田镇遇到最大挑战。
膏田镇党委书记杨文艺说:“锰矿是不可再生资源,过去粗放式的开采无疑是涸泽而渔,尤其是环保审核不严格,深加工技术跟不上,不仅带来极大的浪费,也是一种极不负责的发展模式!”
杨文艺的担忧,不无道理。痛定思痛,该镇积极谋求经济转型升级,决定绿色为先、生态先行,确定了生态立镇、商旅活镇、文化兴镇及工业强镇的发展思路。
而要生态先行,作为膏田镇经济唯一支撑的锰业就成了最难啃的“骨头”。对于此,膏田镇长吴文忠只有一个字:“关!”关什么?关那些工艺落后、生产粗糙、乱挖乱采、安全措施滞后尤其是环保不达标的锰矿企业!
“去年我们对煤矿和非煤矿业加大了安全和环保整治力度,几十家锰矿企业经过整合整改,目前仅允许三润、伟业、兆丰、三联、拓丰、天源等6家企业恢复生产。”吴文忠说。
“铁腕”的整治力度,让老百姓无不拍手称赞。膏田镇安办负责人说:“要想换得青山绿水,实现可持续发展,整治整合锰业企业势在必行!”
膏田镇安办负责人表示,安全工作的“重头”也仍然是锰矿企业,“目前,我们对矿场实现了常态化巡查,基本上每隔三天就要对复工的6家企业巡查一遍,严厉打击违规生产、非法开采等违法行为。”
曾经污水横流、灰尘漫天的现象消失不见,呈于眼前的是满山苍翠,实施环保准入倒逼,膏田镇迎来了一片生机盎然。
神秘的白沙溪
动力转换 锰业蝶变升级
支撑一个地域经济规模和体量的是工业,某种意义上,未来经济要实现快速发展和迅速壮大,其主战场依然是工业。对于膏田镇来说,推进转型发展的着力点也是锰业。
2017年始,膏田镇坚持培育新兴产业与改造传统产业“双管齐下”,努力推进经济转型发展,加快实现工业增长新旧动力转换。而新旧动力转换的关键点是锰业整饬,其中环保是转换的一道“坎”。
在前往秀山兆丰矿业有限公司采访中,笔者看到,沿途道路正在硬化施工,道路两侧山涧泉水清澈透明,远眺当地著名的旅游景点轿子顶,巍峨高耸,飞流直下的瀑布犹如一条玉带盘于其间。
“两年前,这样的景观只能存在于想象中。”膏田镇安办负责人直言,有违常规的快速发展经济,片面追求GDP,单一和粗放的锰矿产业虽然把膏田镇带进了“财税亿元镇”的行列,但代价是巨大的,“水污染、土壤污染及粉尘污染让附近村民苦不堪言。”
秀山兆丰矿业有限公司矿长王兴军表示,过去所有的锰矿企业都处于一种粗放的经营状态,缺乏环保意识,只求规模和效益,给周边环境带来了沉重压力。为践行绿色生态发展理念,自复工以来,环保一直是兆丰锰矿的“头等大事”,宁愿自动停产,也要环保达标。
从被动到主动,兆丰锰矿对环保的重视,在膏田树立了一面旗帜。
相比膏田镇的其他锰业企业来说,兆丰矿业的生产规模只能算中等偏下,年产量3万吨左右,一线开采工人仅有30人,但这个中等规模的锰企,几年来对环保的投入却高达150多万元。
“矿上建有5个净水池,采用化学还原法,经过系列沉淀和药剂还原,每年可以净化生产用水1000吨。”王兴军说。
在环保整饬方面,较为突出的还有秀山伟业锰业有限公司。该公司先后投入环保安全专项资金800多万元,建立了尾渣囤积、含铬废水、含锰废水、生活地表水收集处理、酸雾净化、除尘工艺等“三废”综合治理系统,同时完善环保制度,严格规范管理,深化环境治理,并坚持清洁生产与环保治理相结合,较好达到了“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的。2006年12月,该公司通过市环保局环保竣工验收。2007年4月,通过中办国办联合督查组对“锰三角”地区锰污染的环保督查。2008年6月,通过向国家申报的“污染综合整治工程项目验收”,真正做到了从源头上严格控制污染,在过程中深化治理污染和合理回收利用,在排放上全面达标。
秉持保护性开采和可持续性经营的发展思路,在安全生产走在前列的是秀山三润矿业有限公司和秀山拓丰矿业有限公司。
三润矿业是一家集锰矿开采、电解金属锰生产和锰锭加工为一体的综合性冶金企业。该公司总经理叶茂表示,公司把安全生产作为企业发展生存的立足点,全力以赴抓安全,力争全年生产“零事故”:建立健全从公司管理层至生产一线职工及各部门岗位安全责任制,形成了安全责任网格化管理机制,并严格执行安全责任目标考核;完善了安全管理制度、环保管理实施办法、岗位操作规程;把安全工作纳入公司重要会议日程,逢会必讲安全;严格落实安全一岗双责,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并组建专业的安全机构,配齐安全专职人员,有效地保障了公司安全工作的正常开展;组建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充足的应急救援物资,每年定期开展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公司安全环境得到了有效保障。
拓丰锰矿矿长谭树锋介绍,拓丰锰矿是市安监局第一批通过的“三级确认”企业,在全镇率先实行了“三级安全责任”体系,即安全落实到公司、项目部和班组:一是深化、细化安全生产责任,并层层落实,将各项措施贯彻到安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二是建立考核体系,严抓考核工作,尤其是对项目部的考核,包括制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实施工伤事故一票否决项,保证隐患整改率和特殊工种持证上岗率为100%;三是推进矿井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重点监控、有效解决矿井存在的重大隐患,严格执行隐患整改“五定”原则,即定人、时限、资金、措施、方案,确保矿井不带隐患生产,做到不安全不生产。
通过整治整合举措并得以复工复产的锰业企业,从以往的粗放开采经营到深度加工,走上了一条兼顾生态和效益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资料显示,2017年,膏田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3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工业固投3亿元,而锰业企业环保整治及环保设备投入、提高生产工艺等占绝对比重。
厚植绿色 激活后发优势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指引下,膏田镇积极探索绿色生态发展之路,特色农业、生态旅游推动了当地经济快速发展,其中以整合改造后的新型锰业、现代效益农业为代表的产业已然成为激活膏田后发优势的新动力。在探索“生态经济”的道路上,膏田镇在全县率先一步。
秀山县长向业顺表示,秀山经济要转型,就要遵循绿色生态的发展理念,彻底改变“一锰独大”的发展局面,尤其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的生态资源,选择生态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对于膏田镇而言,“双管齐下”,在改造传统锰业的同时,积极挖掘生态资源,深度利用旅游资源,探索绿色生态和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已是必然选择。
在膏田镇茅坡村,村民文正余家改变不小,不但屋前院后变了样,被收拾得干净整洁,利用空闲时间种植起的几亩油茶还成了他家的“摇钱树”。
在膏田镇,文正余是众多脱贫致富的典型之一,这得益于当地大力发展现代特色效益生态农业。据了解,近年来,膏田镇坚持以结构调整为重点,全力打造“一村一品”产业格局。一是水产养殖发展良好。鸿亚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金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石蛙、林蛙、冷水鱼等特色水产养殖,2017年产出石蛙12000公斤、冷水鱼5000公斤。二是种植业初具规模。利用“公司+村集体+农户”股份合作模式,在茅坡、道罗发展核桃基地2000亩,在枫香塘、水田发展蜜柚基地800亩,在高东发展油茶650亩。三是订单农业发展迅速。2018年与电商企业签订紫薯订单400亩,生猪订单200头,土鸡订单6000羽。
同时,“生态经济”还带来了商贸旅游蓬勃发展。膏田镇成功吸引了外来资本开发打造穿钎洞、轿子顶等旅游景点,实现了林业和旅游的紧密结合。2017年,该镇共接待游客约4万人次。
破局“一锰独大”,引入“生态经济”,膏田镇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膏田镇长吴文忠透露,2017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4.3亿元,同比增长6.9%;工业总产值完成10亿元,同比增长5.3%。这其中,改造升级的锰业企业对膏田的经济发展功不可没。
作为国内较大的电解金属锰生产企业,年产电解金属锰3万多吨的天雄锰业公司,年工业产值6亿美元,年出口创汇4000多万美元,年上缴税金3000多万元,解决就业人口600余人,公司发展拉动了地方工业,带动了矿业、运输业以及第三产业。据悉,目前与该公司保持长期供求关系的有宝钢、鞍钢等国内大型钢铁企业,产品远销日本、韩国、西欧等20多个国家及地区。
作为膏田镇较大规模的锰业企业,秀山三联矿业有限公司确定了两年后的转型规划。
“三联在改造升级的同时,还着手产业延伸,初步确定了石蛙养殖的生态之路。”该公司矿长说:“我们积极谋划企业未来的生态转型之路,特色种养殖、生态旅游都在其考虑范围,如纯天然、无污染的野生猕猴桃、八月瓜、黄南瓜、玉簪花、中药材。利用全县最高峰轿子顶地理优势发展高山蔬菜、高山水果,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开发立体复合农业,从而更好地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致富。”(黄建 吴峰/文 图片由膏田镇政府提供)
穿溪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