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8年07月13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要闻
版面翻页
要闻
01

多方联动 减应减之“负”

□ 本报记者 凌云

暑假伊始,江北区的中小学生家长纷纷收到区教委《关于理性选择培训机构的一封公开信》,信中温馨提醒大家树立正确教育观念,配合该区正在开展的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谨慎选择培训机构,自觉抵制违规培训行为。此举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又在家长们当中引起阵阵关于暑假“补还是不补”的热议。

恰在此时,全国政协于7月6日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围绕“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建言资政。治理规范培训机构乱象、规范学校行为重视课内提质、统筹社会资源优化课后服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等,不但成为全国政协聚焦的重点,也引起各级政协委员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

“在‘课堂减负、学校减负’的同时,‘课外增负、家庭增负’的问题愈加凸显,特别是近年来校外培训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主动或被动参与校外培训,实际课业负担并没有真正减轻。”对双周协商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的这番话,市政协委员谭小兵心有戚戚焉。有感于近两年我市中学生学业负担有加重之势的现状,今年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期间,他提出提案建议“减轻中学生学业负担,提高其综合素质”。他说,当前我市中学生课业负担繁重除了表现在在校时间长、课时安排多、作业多等方面,教育培训机构乱象丛生,助长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现象也令人担忧。为此,他提出了在全市进行课程结构调整、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全面规范教育培训机构办学行为等建议。

谭小兵告诉记者,市教委在办理该提案时回复,将按照教育部办公厅今年2月印发的《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和市教委《关于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的通知》,开展专项督导,加快推进课程制度改革,加强对社会培训机构的督查。“我对提案办理比较满意,但会持续关注相关措施的落实。”他说。

同样在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期间围绕“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问题”发声的还有市政协委员刘玉霞。身为一名小学校长,她认为过重的课外负担来自学校、家长和校外辅导培训机构的共同施压。如何改变现状?“我觉得从行政干预、舆论引导和家长教育三个方面入手,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

刘玉霞建议学校应该坚决执行市、区教委的规定:切实减负提质。深入推进课堂和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禁止学校教师组织和参与社会机构的辅导和培训。她还认为应该出台关于家长教育方面的规定,让家长接受履行家庭教育职能的专业培训。关于“政府能做什么”,刘玉霞说,政府应发挥监督职能,规范各类补习班和培训机构,严格审批制度,严把培训机构资质关,并建立监督机制,加大对违规违纪行为的惩处力度。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而做好课后服务工作,是使校外培训机构降温的釜底抽薪之举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举措。据市教委介绍,我市个别试点区县已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由政府购买服务支持学校采用多种形式开展课后服务活动,挤压学生参加社会机构补课的时间、空间。对此,大渡口区政协常委孙皖蓉认为,结合该《意见》的落实,还应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课后服务的顶层设计,构建以学校为主、社会公益组织为辅、市场多方参与的多元化中小学生课后服务供给体系,并构建政府与受益者合理分担的成本机制,保障工作经费,多渠道补充教师来源,同时加强对课后服务的监管,进行考核,开展评估。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