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山城 电亮巴渝
——国家电网用心服务重庆改革开放发展掠影
逐梦新时代,国家电网如何助力重庆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中,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积极融入重庆改革开放发展大局,主动对接重庆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以建设和运营电网为核心,为38个区县、3000多万市民提供安全、经济、清洁、可持续的电力供应,谱写了一曲护航重庆高质量发展的“情系山城、电亮巴渝”之歌。
2016年7月,在特高压酒湖线放线期间,国家电网红岩共产党员服务队突击险重任务
织牢智能电网
夜幕降临,重庆嘉陵江畔的“网红”景点——洪崖洞,灯光璀璨,游人如织,热闹非凡。
在洪崖洞配电室,5台变压器正为景区源源不断输送着电能,值班员徐仕华认真监视设备运行状况,每隔一个小时就要抄录一次运行数据。“现在好啊!电力足,停电少,我在这里上班两年多了,还没遇到过停电!”徐仕华放下值班记录本说,配电房是双电源,电网员工常来进行用电安全检查,发现缺陷隐患,及时处理。在用电问题上,景区从没担心过。
洪崖洞的可靠供电,仅是重庆电网日趋坚强、供电保障愈加有力的缩影。
而在40年前,由于电力建设规划严重滞后,重庆电力供应缺口经常在1/3以上,最高达50%,特别是1997年,全网拉闸限电5821条次,不仅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也给百姓生活带来很多不便。不少市民曾抱怨:“拉闸限电见惯不惊,停电已是‘家常便饭’。”
社会发展,电力先行。40年来,国家电网坚持把建设智能电网作为第一要务,不断加大对重庆电网建设的力度,持续推进跨市电力合作,实现了骨干网络从110千伏到220千伏的过渡,再迅速向500千伏超高压和±800千伏特高压电网迈进,从一个区域小网一举成为全国联网“西电东送”的中枢通道。
时间回溯到1978年,刚刚改革起步的重庆,全市电力生产规模很小,发电总装机容量仅63万千瓦,只有3座70年代投运的220千伏变电站,电网十分脆弱,电力严重不足,年售电量仅30.87亿千瓦时。
而40年后,重庆市电源装机2450万千瓦,建成35千伏变电站380多座,110千伏变电站350多座,220千伏变电站近百座,500千伏变电站14座,主变1777台,主变容量10.98万兆伏安,输电线路2272条,长度超过3万公里。220千伏变电站覆盖每个区县,从2001年起实现无拉闸限电,2017年售电量735亿千瓦时,比1978年增长20多倍。
“随着重庆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重庆电网骨干网架建设日新月异。”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负责人介绍,2007年12月,巴南50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运,标志着重庆电网主网架提前三年建成“日”字型环网;2017年通过川渝第三输电通道建设,形成500千伏“两横三纵”型主网结构,标志着重庆电网输送能力和供电能力发生质的飞跃。
在解决了“用上电”问题后,国家电网还加强重庆电网规划建设与升级改造,努力让重庆市民“用好电”。
从1998年12月起至2003年底,国家电网全面启动重庆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经过两轮农网改造,农村电网愈加坚强可靠。农村用电管理实现“三公开”“四到户”和“五统一”,城乡居民用电同网同价。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运营的配电房、开闭所、变电容量等,能够满足市民生产生活的用电需要,实现美好生活的向往。
2010年,国家电网在重庆建成3个电气化示范县、51个电气化镇和454个电气化村。去年9月,在重庆完成了农网改造升级“两年攻坚战”专项工程项目,对922个小城镇(中心村)进行电网改造,317个村通上动力电,惠及农户87万户,180余万人用电质量彻底改善。
今年9月30日前,国家电网在重庆还将提前三个月建成3个小康用电示范县建设,确保户均容量不小于2千伏安,每年停电时间少于17.5小时,综合电压合格率不低于97.9%,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充足可靠的电力保障。
今年2月,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的部署安排,以及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研究规划了面向新时代的发展目标,即到2020年,全面建成“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完善500千伏“两横三纵”主网架,电网本质安全能力、资源配置能力、清洁发展能力大幅提升;到2025年,建成500千伏“两横四纵”坚强主网架,融入我国能源互联网,电网运行灵活性、友好互动性显著提升;到2035年,建成以特高压为支撑、500千伏“网格化”的主网架结构,全面融入我国能源互联网。
“电压足啦,空调给力,客人很满意,山庄的生意是越来越好!”璧山区福禄镇斑竹村天德山庄刘元忠乐呵呵地说,“今年农网升级改造后,电压稳定,空调不‘罢工’,客人络绎不绝。”
给力“三心”服务
“要不是你们及时送来了发电机,我爸就会有生命危险!”6月27日,合川区上什字东路33号居民张敏,对合川供电公司抢修人员十分感激。那天,因片区停电检修,导致张敏父亲使用的呼吸机“停摆”。情急之下,张敏拨打了供电服务热线电话95598求助。仅用10分钟时间,抢修人员快速送来发电机,恢复了供电,让张敏父亲转危为安。
10分钟,这是国家电网贴心服务客户,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的一个缩影。
多年来,国家电网员工秉承“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优良传统,实现了从单纯的用电管理向营销服务转变,从“电衙门”作风向“电黄牛”形象转变。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重庆电力系统就在员工中开展用电营业服务作风和服务质量整顿。1986年6月,当时的重庆电业局首家推出“纠正行业作风十不准”,并推出用电业务“一条龙”服务新举措。同年12月首批聘请了行业作风监督员。1996年,重庆电业局下属9个供电局向社会全面推出“社会服务承诺”,受到广大客户好评。
直辖后,国网重庆电力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三个十条”,积极开展“为人民服务,树行业新风”活动,并出台一系列规范服务行为的措施,实行“一口对外”“一站式”办公,向社会推出“八项承诺”,还公开聘请服务质量监督员,组织有奖举报和有奖征集意见活动,建立了优质服务常态机制和监督机制,使工作中的一些不正之风得到有效整治。
2002年9月,重庆开通了全市统一的“95598”电力客户服务热线,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首家获得CCCS五星级认证,进一步健全服务和监督体系,推行报修、投诉回访机制,加强服务全过程管控,城区、农村和边远地区抢修到达现场时间严格控制在45分钟、90分钟和2个小时内,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近年来,国网重庆电力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四个服务’为宗旨,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年’‘百问百查’等活动,实施以‘和谐渝电工程’为载体的服务型企业建设,全力打造‘放心、省心、知心’的‘三心’服务新形象。”国网重庆电力公司负责人介绍,为提升基层服务水平,国网重庆电力公司还运用互联网,推出网上、APP和微信办电、缴纳电费、咨询查询等新型业务,缴费方式拓展为17种,客户足不出户,就可完成电费缴纳、用电业务申请办理。
“以前申请用电要跑很多次,现在供电公司主动上门服务,这样的服务,‘杠杠的’!”6月1日,铜梁区东城街道塔山社区客户陈立在网上提交用电申请后,电力工作人员当天就上门来办理相关手续,让陈立感叹不已。
2016年8月,重庆电力员工走进酉阳县土家山寨,把动力电牵进小山村
铸就国网品牌
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电网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广大员工在抢险救灾、保障供电、电力扶贫、志愿服务等领域攻坚克难、无私奉献,展现了新担当,实现了新作为,树立了“责任央企”良好形象,维护了国家电网品牌。
1989年夏季,重庆遭遇特大洪水,电力员工立即投入抗洪抢险第一线,实施科学调度,有效调节洪峰,保证了电网和电厂安全,受到重庆市和长江防洪总指挥部的表彰。
直辖后的重庆,2002年遭遇缺电“寒冬”,2003年全面演绎缺电危机,当年全国有21个省市缺电告急。进入2005年盛夏,更是雪上加霜。重庆广大电力员工顶烈日、冒酷暑,战斗在第一线。从2003年到2005年,在全国20多个省市拉闸限电的情况下,重庆连续三年盛夏高峰没有限电拉闸,国网重庆电力公司被重庆市政府授予集体一等功。
令重庆电力员工记忆犹新的是,在2007年的特大雷暴雨袭击中,大家不惧艰险,做到了“洪水退到哪里,电就送到哪里”,受到了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和热情赞扬。
难以忘记的,还有2008年初那场席卷南方数省的特大冰雪凝冻灾害。灾害重创重庆电网,加剧电煤和供电矛盾,形势之严峻,堪称前所未有。国家电网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展开了一场与冰雪博弈的大会战。依靠坚强电网,大家科学应对,确保了重庆没有发生与周边省网解列和大面积停电事故。时任市长王鸿举在接受中外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重庆电网建设大幅提速,大大提升了电网抗灾能力,实现了大灾面前无大害。”
“点了几十年的桐油灯,今天终于盼到了电灯,孙娃子做作业更方便了……”2006年5月23日,当70多岁的巫山县巫峡镇东岗村村民罗树荫,看到电灯第一次亮起来时,眼噙热泪,叫孙子拿起粉笔,在墙上写下了“灯泡”两个字。当年,国家电网在重庆历时7个月,提前完成“户户通电”工程,解决了37个区县、3354个村、115869户无电户、32万人的通电问题,消除无电村(组)112个。
2015年11月26日,随着重庆永川国林小区最后一块老式机械电表更换为智能电表,国网重庆电力公司累计完成1424个弃管小区老旧电力设施改造,30多万客户安装了“一户一表”,100余万居民从此用上了安全、可靠、优质的电能。
在脱贫攻坚中,国网重庆电力公司牢记使命,助力区县党委、政府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投资2600多万元,建设改造电网,打通光伏发电接入通道,接入光伏站点881户,总容量1.32万千瓦,三年来,接收光伏扶贫上网电量905万千瓦时,结算电费808万元,使272个村6944户贫困户从中受益。
近3年来,国网重庆电力公司还配合推进全市50万人高山生态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建设,解决894个集中安置点、25万人生活生产用电问题。同时解决了80个贫困村、970所高海拔地区中小学冬季取暖用电问题。通过动力电增容改造,满足现代农业生产和贫困户用电需求。此外,还建成100所“国网春苗之家”,安排员工与贫困户结对7261户,并招募100名青年志愿者,结对帮扶100名农村贫困留守儿童。
进入新时代,更有新作为,在深入推进改革发展的新征程上,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重庆市委、市政府和国家电网公司的坚强领导下,加强电网规划建设,提升优质服务水平,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助力重庆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 文/图)
2017年6月,国家电网完成500千伏川渝第三输电通道建设,银线飞跨嘉陵江,为重庆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