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远方注入诗意
—— 开州区政协界别协商聚焦文旅融合发展
通讯员 刘登平 向 萍
新时代,如何牢牢把握“行千里·致广大”价值定位,用开州的山水人文展现“诗”和“远方”?7月10日,在开州区政协文艺界组织召开的“以文促旅、以旅兴文,加快开州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专题协商会上,委员们积极围绕打造文旅融合新业态建言献策。
地处三峡腹地的开州区,不仅历史底蕴深厚,而且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特别是三峡工程,不仅给开州带来了一座充满现代气息的美丽新城,而且让开州拥有了汉丰湖的一汪碧水。近年来,该区依托汉丰湖大力打造旅游产业,并积极采纳委员建议,在汉丰湖畔修建了风雨廊桥、开州举子园、文峰塔等,让一城山色半城湖的风景充满了古色古香的文化味儿,也给开州的旅游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2017年共接待游客80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9%;旅游综合收入48.38亿元,比上年增长23.5%……”协商会上,区旅游局负责人通报的一组组数据让委员们欣喜不已。欣喜之余,则是用心思考,怎样让文旅深度融合,助力开州打造旅游产业升级版,成为重庆旅游产业的“高个儿”?
“文化是灵魂,旅游是载体,文化和旅游融合才能焕发出持久的生命力。”胡坤委员认为,要实现开州旅游与本土文化共融共振 ,关键要深入挖掘优势文化资源,才能更好地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
杨明安委员直言,推进文旅融合发展,要避免文化和旅游“两张皮”现象。他说,文旅融合不是简单的叠加,要多从文化内容和精神情感上深度挖掘,讲好故事、谋好项目、做好产品、体现乡愁,只有将更多的开州文化元素注入旅游,开州旅游才会有诗意更有温度、有远方更有未来。
刘朝勇委员建议,要走出“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误区,加大旅游营销力度,多角度、多渠道宣传国家级森林公园雪宝山、美丽如画的汉丰湖及刘伯承元帅故居和纪念馆等乡愁名片,打造“有山有水有乡愁”的文旅品牌。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深入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充满文化气息的美丽乡村”“要严防古村落开发工作中建设性破坏现象发生”……协商会上,委员们纷纷支招。
一条条有价值的建议意见,让区旅游局负责人深深感到委员们对文旅融合的真情关注,“我们将积极吸纳委员建议,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吸引更多的游客在开州‘行千里·致广大’,在诗意之旅中感受开州的山清水秀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