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干脱贫“水分”
□ 作者 谷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全国上下掀起了脱贫攻坚的热潮,让不少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得到了大大改观。但与此同时,“让学生披塑料袋装扶贫羊”“扶贫观摩点借牛充数”“把小康村确定为贫困村”等造假现象时有发生,严重降低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脱贫攻坚是党中央对全国人民的一项郑重承诺,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来不得半点虚假,掺不得半点“水分”。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脱贫攻坚工作要实打实干,一切工作都要落实到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切实防止形式主义,不能搞花拳绣腿,不能搞繁文缛节,不能做表面文章。”如果只把心思花在怎样应付检查上,而不是如何让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即便蒙混过关,终究会原形毕露。因为,群众不满意、不答应。
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务必要挤干脱贫“水分”。一方面,要科学合理地下达扶贫任务,不盲目地追求进度、效果,让扶贫干部挑得起最大力度的“担子”;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督查问责的力度,严肃问责弄虚作假现象。此外,还应加大对驻村扶贫干部的组织关怀,如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慰问、谈心等,更好地激励他们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帮扶工作。
录入:徐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