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8年08月03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春秋
版面翻页
春秋
03

《沁园春·雪》在渝发表前后

□ 作者 丁英顺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在红岩村将1936年东征途中写的《沁园春·雪》一词抄录赠与好友柳亚子。该词一经面世,顿时引起轰动,在重庆历史上留下一段“千古绝唱传渝州”的佳话。

抗战胜利后,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于1945年8月28日飞抵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为期43天的和平谈判。抵渝第三天,老朋友柳亚子到桂园拜访毛泽东,席后赋诗一首:

阔别羊城十九秋,

重逢握手喜渝州。

弥天大勇诚能格,

遍地劳民乱倘休。

霖雨苍生新建国,

云雷青史旧同舟。

中山卡尔双源合,

一笑昆仑顶上头。

9月6日,毛泽东专程前往沙坪坝看望柳亚子。谈笑之间,柳亚子诗情大发,趁机向毛索诗。应允后,毛泽东临行前在红岩村将旧作《沁园春·雪》重新抄录赠与柳亚子,并附信说:“初到陕北看见大雪时,填过一首词,似与先生诗格略近,录呈审正。”

接到手稿后,柳亚子为词中磅礴气势、丰富内涵所折服,惊呼“为中国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苏轼)、辛(辛弃疾)犹未能抗手”。通过反复吟诵,柳亚子步其韵和了一首《沁园春》。

随后,柳亚子将毛词及自己的和词抄送给重庆《新华日报》予以发表,但报社表示需向党中央请示。为免延误,《新华日报》单独刊发了柳亚子和词。

当人们从《新华日报》柳词中得知毛泽东有一首咏雪之作,都表示了极大的兴趣,想方设法要读到原词。10月25日,柳亚子与画家尹瘦石举办“柳诗尹画联展”,展出了毛泽东《沁园春·雪》原词手稿。手稿一经面世,即在山城流传开来。

当时一些进步文化人士多方奔走,以一睹毛泽东词稿为荣。剧作家吴祖光时任重庆《新民报晚刊》副刊编辑。他四处打听,终于抄得一份完整的《沁园春·雪》,将其在该报副刊刊出,并赞其“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这是《沁园春·雪》的第一次公开发表。

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久《大公报》顺势而动,集合《新华日报》上柳词和《新民报晚刊》上毛词刊出,再度引起世人争相传阅。陪都各大报竞相转载,并发表大量唱和之作,俨然在文化界形成一股“《沁园春》热”。甚至一些饭店也看准商机,收集数十首《沁园春》词作悬挂店里,招徕顾客。

《沁园春·雪》产生的“轰动效应”使蒋介石大为恼火,严令国民党宣传部门布置围攻策略,消除毛词影响。一夕之间,国民党控制的各大报纸刊登了大量与毛词针锋相对的《沁园春》,还著文攻击毛有封建帝王思想,称解放区是“封建割据”、人民武装是“拥兵自重”。

面对国民党当局的无理挑衅,重庆文化界进步人士以和词、文章予以迎头痛击。连当时远在延安的黄齐生、山东解放区的陈毅等人也遥相呼应,加入反击行列。

蒋介石不甘心就此失败,竟暗地在国民党内部开展一次大规模的征词活动,拟从中遴选几首在意境、气势上能超过毛词的,但直至败退台湾,也没有找出一首“毛泽东级别”的。蒋介石羞愧道:“比打一个败仗还丢脸!”

《沁园春·雪》引发的文坛唱和可以说是抗战胜利后文化战线上的一件大事,也是重庆抗战文化史上浓墨重彩的重要篇章。它如平地一声春雷,震撼山城重庆。人们从词中不仅看到了毛泽东的博大胸襟和绝伦文采,更多的是从毛泽东及其领导的共产党身上,看到了中国的希望之所在。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