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荞麦撬动农业转型升级
涪陵区政协助力打造中药材支柱产业
通讯员 余 萍
青翠欲滴的金荞麦、苍术像巨大的绿毯覆盖着山野,给炎炎夏日带来丝丝凉意,日前,涪陵区政协主席徐志红督办重点提案,再次邀请提案者、相关部门负责人来到蔺市镇民谐中药材股份合作社、大顺乡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调研中药材种植、加工情况。“中药材种植成规模的雏形已经显现。”涪陵榨菜“一枝独秀”的现状即将改变!这是参加调研的一行人的共同感受。
今年初,涪陵区政协决定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全年的主题调研进行重点打造。并向政协组成单位布置相关参考课题,民盟涪陵区委牵头5个民主党派联合提出了《打造中药材支柱产业 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提案,并在政协全会上进行大会发言。
“涪陵区大工业优势和大农村短板并存,要有效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必须要发展多种可持续的农业支柱产业。”“我区多数乡镇海拔在600米以上,有适宜中药材种植的气候、土壤,金荞麦、前胡、紫苏是农户习惯种植的品种,也是太极集团产品‘霍香正气液’‘急支糖浆’的主要原材料。一方面有龙头企业的带动和旺盛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有农民增收致富的企盼,党委政府就要作红娘,制定规划,成就良缘。”情真意切的发言引起了涪陵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据此在3月份该区开展的“兴调研转作风促落实”大调研活动中,将打造中药材产业作为命题作文交由一名副区长完成,并明确将中药材与榨菜并驾齐驱列为两大支柱产业加以重点发展。
为了《打造中药材支柱产业 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这一主席督办的重点提案得以落地见效,徐志红多次组织农委、林业局、相关乡镇街道负责人,农科专家、企业代表、种植大户到种植基地、药材加工厂座谈调研,敦促相关工作落实。并为该区农委拟定的《涪陵区实施中药材振兴行动方案2018—2020年》提出修改意见,目前,该方案已经区委审定通过:2018年规划发展中药材种植基地4万亩,2020年发展至10万亩,将涪陵区打造成为全国的中药材之乡,建设重庆市中药材特色康养小镇,构建中医药产业现代化生产、加工和服务全产业链体系。
“我乡采取公司(基地)+大户(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中药材种植面积7100余亩,年产9000余吨,年产值2000多万元,带动了全乡13个村1700余种植户增收,其中有300多名贫困人口,比传统产业每亩增加1500-2000元;同时,中药材种植还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蔺市镇党委书记易先勇兴奋地说。
“政协提案给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太极集团也是受益者。”随同调研的太极集团党委书记张春宏谈到,集团在全区实行订单农业,合同收购,农户卖出中药材的价格有保证;将与多个中药合作社、生产基地参股经营,带动产业发展;在数个乡村流转土地,规模集中种植。预计到2020年,超过10万亩的中药材种植地不仅是乡村旅游的亮丽风景线,更是广大种植户增收致富的丰富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