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来:缔造未来城市之美
在大山大水的重庆,位于两江新区核心位置,一颗新星正在冉冉升起。悦来,集会展、生态、海绵、智慧、文艺为一体,正朝着未来的发展方向阔步前行。
悦来会展 重庆面向世界的展示橱窗
悦来会展城占据两江新区未来发展的核心之地,坐拥未来重庆的价值宝地,以更加自由、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作为重庆与世界交流窗口之一的重庆国际博览中心,是一座集展览、会议、餐饮、住宿、演艺、赛事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智能场馆,占地1.3平方公里,室内展览面积20万平方米,由16个国际标准展馆、1个多功能厅、1个国际会议中心、1个五星级酒店和沿江商业建筑组成。
作为一个有山有水有智慧的国际化会展中心,悦来会展城早已在全国乃至世界会展业界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影响力。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作为重庆重要会展场馆之一,积极助推重庆会展业持续发展。2018年上半年,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展会规模再创新高、展会影响力持续扩大,众多国际知名展会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联轴上演,其中两场展会的展览面积超15万平方米。
以扩大开放为引领,深化“会展悦来”发展战略,悦来将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超大会展项目,建设国内领先数字化展馆,贯通会展产业链,实现会展产业集群。未来三年,将建成五星级酒店2个、四星级酒店2个、特色酒店7个,推动悦来成为中国西部最具价值的会展目的地,打造“一带一路”标志性国际会展平台。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展览22个,其中国际展览5个、首次落户国博中心举办的展览8个,同比增长120%。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会议活动137场,其中,国际会议3场,同比增长18%。2018年上半年,国博中心和会议中心累计接待宾客210万余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悦来目前正规划打造的会展总部基地项目,将延续悦来全域生态、全域智慧的理念,在设计上充分融入绿色生态、智慧办公的理念,将打造以5A甲级写字楼、星级酒店、精品艺术酒店、高端商业为一体的商业商务综合体。建成后将依托重庆国际博览中心的产业聚集作用,打造复合、绿色、智慧、创意、研发的会展产业及优秀人才聚集地,形成特色商务办公集群,建设以特色酒店、特色配套设施于一体的会展生态综合体和城市新地标。
目前,依托重庆国际博览中心的产业聚集作用,悦来正在积极打造会展全产业生态链。未来三年,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将引进大型展览35个、国际性会议12个,前来参加会展的各界人士预计达到1200万人次。
大数据引领智慧生活
智慧城市建设是悦来发展的重点之一,作为重庆市智慧城市试点,坚持信息引领,加快智能应用,深入推广构建智能服务,借鉴新加坡“智慧国”经验,通过城市数字化管理,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悦来智慧城定位为集智能创新、文化创意、生态居住三大功能为一体的“智能创新港”。通过大数据的深度运用,实现智慧交通服务、智慧生活服务、智慧展会服务。
由重庆悦来投资集团与龙湖物业服务集团共同出资组建的龙湖悦来城市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悦公司”), 将以18.67平方公里的悦来片区为试点,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进行城市服务。围绕公众和政府的服务需求,龙悦公司将在城市物业基础服务、市政基础设施管理、园林养护、道路秩序管理、市容环境管理、突发事件管理、城市特色功能服务等7大体系中,提供64种场景服务。以目前已经投入使用的道路照明智能控制系统为例,通过在每盏路灯安装传感器,不仅可对路灯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发现路灯异常可自动进行告警推送,并定位路灯位置、及时维修,还可对报警统计、亮灯率、节能率、电流电压波动率等大数据进行分析。除了道路照明智能控制系统,该平台管理运营的区域还可以实现24小时实时监测,如用“智慧之眼”守护城市安全的城市视频智能控制系统;市政管网监测等硬件设施可以实时监测水质、流速,及管道漏损、堵塞、污水偷排,并及时响应。在道路秩序管理方面,对边坡、桥梁、隧道、挡墙等实施健康监测管理,实时采集梁、板、桥等应力、位移、不均匀沉降、震动、倾斜等,评估结构安全和可靠性。在市容环境管理上,引入了智慧公厕、智能垃圾桶、化粪池监测、环保监测系统。在突发事件应对上,建立了危险气体识别系统。同时,一旦发生重大车祸、极端天气的紧急事件,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机制,保障城市秩序的顺利运转。
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悦来还开发了“海绵城市监测平台”。该平台可收集城市海绵设施的运行数据,全方位把控海绵城市建设全过程,提高城市防洪预警减灾能力,为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考核提供数据支持。
生态宜居之城 创造高品质生活
“一半山水一半城”,是悦来的真实写照。悦来面朝嘉陵江,背靠中央公园,坐拥山地、森林、水域等原生态丰富资源,积极打造环境优美舒适、能源清洁低碳、交通绿色便捷、人居环境和谐的山清水秀美丽之地。
悦来是拥有重庆唯一建筑与绿地比例1:1的区域,并规划了10个以上的公园,如悦来滨江绿地公园、张家溪湿地公园、白鹭湿地公园等,人均占有公园面积最多,生态居住氛围优质。悦来充分利用依山傍水的地理优势,按照“以山为形、以水为韵、以绿为底、以文为魂”的理念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以打造世界水准、悦来特色的现代都市为目标,综合考虑城市功能定位、文化特色、建设管理等多种因素,实现悦来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规划打造活力、生态、诗意、艺术、浪漫——“五个滨江”,进一步优化城市设计和空间布局。
“海绵”是悦来的名片之一,这里不仅是重庆首个、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一,并且在“海绵城市”建设上开启了“加速度”模式!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遇到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向人们展现出一座“会呼吸”的惬意城市。
悦来还是重庆首个绿色集中供能宜居城区,充分利用嘉陵江水、城市污水作为主要冷热源,利用水源热泵技术、分布式能源等技术组合,将水源蕴含的冷热能量转化为实际需求的温度后,送达区域建筑内,以中央空调的形式为用户供冷送热。不仅节约能源,减少污染,避免建筑群热岛效应,还能完善建筑的配套服务,提高百姓生活品质,更具环保性、舒适性。
悦来交通的构建理念也十分超前。由世界著名规划大师、新城市主义创始人彼得·卡尔索普规划布局的悦来生态城将实行TOD模式,这是一种将以公共交通为导向,使公共交通使用最大化的一种非汽车化的规划设计方式。这种模式以公共交通优先,生态、节能、低碳为设计导向,以轨道高义口站为中心,分级开发,建立综合发展的步行化城区,居民步行5—10分钟,就可到达轻轨、公交站,减少开车自驾的频率,既缓解拥堵又为城市提供更开敞的公共空间。2018年,悦来启动实施“绿伞计划”,将在大型公共建筑、公共交通站点、学校及小区出入口等人流集中区域建设步行风雨连廊,搭配上种类丰富的绿色植物,为悦来人撑起一把把“绿色雨伞”,铺设风雨无阻的回家路。“绿伞计划”不仅承担了城市交通职能,完善道路空间的组织结构,满足人们的出行、观赏、游憩、休闲等需要,也将凸显悦来的城市特色、构建起属于悦来的景观地标,提升悦来城市形象,营造出悦来独特的艺术形态与文化内涵。
不仅如此,在悦来,“四横四纵三轻轨”立体交通网络布局,可以通达主城各中心商务区,大大缩短了悦来与重庆各中心的距离。轨道交通悦来站、重庆北站、江北机场组成黄金三角线,与机场、火车站形成无缝换乘。同时,同茂大道、金兴大道、悦来大道、金渝大道、金山大道、金州大道、绕城高速等道路四通八达,使悦来到达城市核心区的驾车通勤时间在30分钟以内,今后到悦来更方便!
当然,除了高规格的立体交通网络外,在配套设施上,悦来积极引进学校、医院、商业生活配套等。
在教育资源配套上,2017年,启诚巴蜀小学在悦来奠基开工,该小学将引入巴蜀优质管理和办学经验。除了巴蜀以外,悦来还引进了人和街小学等一线教育资源,未来众多名校将汇集这片区域。
在医疗资源配套上,悦来目前已规划一所三甲综合医院,与渝北区人民医院(三甲)、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礼嘉)距离较近,这些在家门口的医院、完善的医疗配套,使悦来居民病有所医,看病方便快捷。
在商业生活配套上,超过300万方商业地带、悦来文艺小镇、张家溪旅游溪谷、智能化市民活动中心也在快速建设中。
文艺之城 让艺术照进现实
城市文化是城市的形象,代表了城市的精神和灵魂。悦来文艺城建设作为悦来重点打造的另一方向,将围绕点、线、面三个维度全面建设,积极打造约12.5公里滨江艺术长廊。
除此之外,悦来将把原江北化肥厂打造成文艺小镇,并定位为中国文化艺术新高地、重庆首座当代艺术展示与时尚演绎地标。在这里,有工作室、博物馆群落、艺术咖啡馆等,重庆的文青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栖息地。同时,悦来还将通过引进美术学院、音乐学院、艺术剧场、艺术家工作室,使悦来更具文艺基因,为悦来烙上更具文化艺术价值的烙印。重庆国际博览中心和城市公共设施也将全面升级,进行艺术化改造,邀请国际知名艺术家设计城市雕塑地标,打造成为4A级旅游景区,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享受艺术的熏陶。
嘉陵江畔、两江之心,悦来在这里涅槃,全方位引领潮流,茁壮成长。悦来犹如一颗冉冉升起的璀璨明珠,将成为重庆最具潜力、最有活力、最为开放的未来之星。(李冬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