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8年08月17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要闻
版面翻页
要闻
01

远离溺水

□ 本报记者 黄笛森/文 王加喜/图

市公安局为学生进行防溺水情景演示

8月5日,一对北京的8岁双胞胎姐妹在青岛海边溺亡;重庆警方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5日,全市暑期发生青少年溺水死亡事件5起……鲜活的案例,痛心的数据,再次引起社会对青少年假期安全的关注及对家长监护责任等问题的讨论。如何让青少年安全、快乐地度过暑假?委员们纷纷支招献策。

“警方开展这样的活动非常好,更专业有效地教导了学生们如何增强安全意识,遇到溺水这样的危险该如何应对。”受邀观摩8月9日市公安局“平安课堂”校园直通车活动的合川区政协委员、合阳中学教科处副主任陈涛由衷地说。当日,市公安局组织部分人员走进合川区三江民警战训基地,为100余名学生及家长上了一堂生动的防溺水安全体验课。民警们通过溺水情景演示,向大家讲解防溺水安全知识,教授并让孩子们体验救生杆、救生圈、救生绳及对溺水者实施心肺复苏的操作方法。“通过这次体验,我很有收获,纠正了很多对溺水的认识性错误及溺水救援的误区,警方组织这样的安全体验课非常有意义。”学生家长张桂容感慨道。

作为一名基础教育工作者,陈涛说,如今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丝毫不敢放松,学校和老师会不厌其烦地对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假期还会通过家长微信群等,不定时发布安全提示。“大部分家长比较负责,不过也有不少家长关注不够,欠缺专业安全知识。”陈涛希望,像警方这类的活动今后应经常性开展,为更多学生及家长提供更专业的教育培训。

对于这样的活动,非常关心青少年安全成长的市政协委员、重医附一院急诊科主任张丹也表示支持。

针对溺水事故高发的暑期,张丹表示,溺水的过程非常快,一般4至6分钟就可导致呼吸心跳停止而致人死亡。“因此,家长带小孩游泳,一定要分秒不离盯着小孩,时刻警惕,发生意外更要争分夺秒施救。”但如何判断溺水的发生?张丹说,溺水发生后几乎不会像影视作品中表现得那样典型:溺水者一边高声呼救一边挣扎。“往往是悄无声息的。因此,家长们要牢记溺水早期的十大表象:溺水者头低垂,嘴在水面;头仰着嘴张开;眼睛无神或已闭上;任头发遮盖眼睛无反应;腿直立不动;大口呼气或换气吃力;头在水面不动但手脚不停游动;试图翻身但背朝下;垂直攀爬隐形梯子。”她说,出现溺水情况,一定不要慌张,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施救者可迅速从后面靠近溺水者,双手托住其头部,将其带到安全处;或向其提供可漂浮的物体或竹竿、绳索等施救。同时,其他人应立即呼叫120。救上岸后,要将溺水者侧位放置,清理口鼻中的异物,判断呼吸心跳,视情况采取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等,直至专业医护人员抵达现场。

除了要增强专业的安全救助等技能,市政协委员、重庆润信律师事务所主任张俊江更希望家长们增强责任意识,防患于未然。“这段时间发生的多起令家长倍感痛心的青少年溺亡事件,往往与家长监管缺失有关。”张俊江说,以往青少年溺水发生常常是因私自下河或到不安全水域,但最近一些案例是:家长带着孩子到正规泳池或安全水域游泳,明明自己就在孩子身边,却因粗心大意甚至只顾当低头族玩手机,让近在咫尺的孩子溺亡。“如果泳池经营者尽到了安全提示义务,有健全的安全措施,家长就应对此承担主要责任。”张俊江认为,增强家长的安全责任意识、提高家长的安全常识和技能任重而道远,他希望全社会共同努力,为青少年的快乐假期保驾护航。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