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长与委员对话,为高品质城市环境建设找答案——
江北:做减法 降高度 降密度
通讯员 桂 飞 张长荣
如何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要求落到实处,打造一个高品质的城市环境?近日,在江北区政协组织的区长接待委员协商会上,该区区长代小红给出了答案:做减法、降高度、降密度。
这得益于江北区政协助推该区打造山清水秀高品质城市环境,组织委员开展重点课题调研、举行区长接待委员并面对面协商的结果。
江北区是重庆主城核心区之一,有104公里的长江、嘉陵江江岸线。多年来,这个占据地理位置优势的城区,拥有国内知名的观音桥商圈,集中了全市30%的交通流量。然而,人流量大、交通拥堵,高楼大厦、高档社区和老旧社区毗邻,江岸线被城市建筑遮挡等问题,降低了城市环境指数。
如何在江北区打造出一个山清水秀高品质的城市环境?江北区政协一边思考,一边积极调研,找寻答案。
4月初,江北区政协将“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打造高品质城市环境”纳入今年重点课题中,并组建了由民建、民进等党派成员、区政协委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与的课题调研考察组,走进嘉兴、乌镇、厦门、福州、深圳湾科技生态园与深圳天安云谷产业园等城市和产业园区进行实地走访调研,了解这些城市和园区在治理实效化、形态精品化、生态优美化、业态高端化方面的先进经验和举措。
与此同时,江北区政协还组织政协各街镇委员组就辖区长江沿线环境整治工作、“裸土还绿”工作等开展视察。委员们走进嘉陵江、长江沿岸视察消落带和流域生态修复,走进社区视察小区环境建设,走进观音桥商圈调研交通拥堵情况,走进北滨路调研江岸线上城市建筑和文化餐饮现状,思考全区打造高品质城市环境的路径……
详实的实地调研和深度的理性思考,给了委员们大胆建言、高质量献策的底气和勇气。近日,一场历时近5个小时的区长接待委员协商对话会高质量展开。
“应兼顾山、水、城治理,整合统筹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文资源,打造主城独具魅力的山水城区”“打造高雅的文化娱乐设施,营造高品质的文化环境”“在江岸流域、消落带建设一些亲水步道、亲水平台”“城市环境,在抓实‘里子’的同时,要抓好‘面子’,特别是抓好江岸线的生态修复”“组织两代表一委员协调、宣传、监督长江流域生态治理工作”“安装智能监控设施,实时智能监控生态治理成果”“整合旅游和文化资源,培育并打造北滨路文化旅游带”……
“委员们提出了有针对性、建设性的建议和对策,对我的启发非常大。从现在到将来,江北区在城市环境建设上,将坚持三个原则:做减法,降高度,降密度。”代小红的承诺掷地有声、义无反顾。她在逐一回应委员们的建议时表示,江北区将通过减少滨江楼宇建设、降低楼宇高度、减少建筑密度,打造亲水平台等设施,退出50-100米,将江岸线露出来;减少沿江码头、打造专业码头,减去餐饮渔船,减少两江桥梁三不管范围,减少江岸线上老树、老景观、老社区的破坏;减少污染企业的数量,加大产业园区污染企业的搬迁,并引进高科技、生态环保产业和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