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创新生态 打造创新智核
沙坪坝区政协专题协商推进大学城科技产业园建设
本报讯 “充分利用独特优势,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好重庆·大学城科技产业园,大力培育‘科研主体+转化平台+土壤环境’创新生态,打造重庆‘创新智核’”“创新投融资方式,邀请社会资本参与,通过PPP等融资模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加快园区标准厂房建设,推进园区土地整治,拓展产业承载空间”……
8月29日,在重庆科技学院会议室内,沙坪坝区政协委员、党派专家、相关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开展了一场热烈的关于推进重庆·大学城科技产业园建设的协商讨论。
重庆·大学城科技产业园由原沙坪坝工业园的井口、曾家、青凤三个组团组成,于2017年3月正式获得市科委授牌。园区分为三大板块,主要布局产业孵化中心、研发创新基地、生产制造基地,形成了“一中心两基地”的功能格局,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未来将建设成为全市的研发创新及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成为引领重庆创新产业体系发展的“创新智核”。
“要全力以赴,攻坚克难,以‘一中心两基地’建设为抓手,通过规划统筹、项目统筹、配套统筹、现场统筹,全速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沙坪坝区政协常委、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学院教授赵良举首先建议制定园区滞后项目督查督办机制,协调区级相关部门、单位,逐一解决面临的各类问题和矛盾,加速推进工业园区建设。
同样来自重庆大学的竹隰生常委认为,应当加强与行业协会、专业机构以及市级部门的合作,强化借力招商,积极筹备重点产业行业峰会,吸引行业精英齐聚沙区,营造投资兴业浓厚氛围。“深化校地合作,利用高校校友会及大学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搭建政产学研检综合平台,促进产业聚集发展。”
重庆甲诚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唐伦胜常委则直指问题,“园区招商引资问题障碍较多,产业承载空间不足,重大项目储备不多。”他建议,要坚持对外招商与区内企业入园并重的原则,积极承接区内传统产业转移,同时要强化“两段式”工作模式,积极推进签约项目尽快落地,落地项目尽快开工,开工项目尽快投产。
……
座谈会上,与会人员各抒己见,围绕重庆·大学城科技产业园的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引智、投融资工作等建言献策。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沙区作为全市的科教文化大区,资源优势明显,要着眼战略高度,明确发展定位,理清发展思路,主动将大学城科技产业园发展融入重庆科学城建设大局。”沙坪坝区政协主席黎万宏指出,区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等各界人士要积极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围绕全区改革发展重点任务,精心组织调查研究,持续关注重庆·大学城科技产业园建设,在整合优势资源、搭建服务平台、完善政策措施等方面建言献策,推动沙区由科技创新大区向科技产业强区转变。(李帙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