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红线划出委员心声
今年7月2日,市政府正式发布《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渝府发[2018]25号),明确了全市2.04万平方公里的生态保护红线管控面积及管控区域分布范围等。对此,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渝北区委主委、渝北区政协副主席尹书菊无比欣喜。
长期致力于城建工作的尹书菊对生态环保给予了大量的关注和思考。2016年,尹书菊在市政协四届四次会议期间,提交了《重庆市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有关问题的建议》。通过该提案,尹书菊直言我市于2014年启动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虽然市环保局已组建了专业的人才队伍,着力推进相关工作,但仍然存在各类红线间交叉重复,缺乏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全局意识;生态红线政策不明晰,一些地方政府持观望态度,难以科学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数据共享渠道不畅,影响生态红线划定进展。”对此,她提出了加强组织保障,明确部门职责;落实生态补偿政策,保障生态红线划定的能动性;加强资金保障,建立生态红线空间管控数据库;将生态环境失信纳入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建议。
市环保局随即办理了这件提案,并在同年4月给出了复函。市环保局还就尹书菊所提及的划定生态红线组织领导、各类生态红线间的关系、红线划定进展情况、制定配套管控政策及红线信息共享等做出了详细的解释和说明,并表示,她所提建议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从提交提案呼吁到《重庆市生态保护红线》的政策文件正式出台,时隔近两年,尹书菊为市环保局等相关部门的努力付出和积极作为由衷点赞。“据我了解,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保红线划定工作,市环保局为重点推进此项工作,先后4次征求区县和相关市级部门等意见,并与各区县政府面对面会商,注意对接,充分吸纳各方意见建议。”针对文件中“组织实施”部分所明确的“各区县是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责任主体,要将生态保护红线作为相关综合决策的重要依据和前提条件,履行好保护责任。做好勘界定标,强化监督管理;确立优先地位,实行严格管控;制定修复方案,加大补偿力度”等举措,尹书菊更是感到无比欣慰,“我此前的建议如今也都几乎得到了落实。”
今年,尹书菊继任了五届市政协委员,她表示,今后还会继续关注并支持我市的生态环保工作,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市委的部署和市政协的“委员履职尽责实践活动”,围绕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建更多睿智之言、献更多务实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