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武陵山区合作共赢新境界
武陵山片区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于一体,是跨省交界面大、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特困地区怎么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如何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在近日召开的湘鄂黔渝边区县(市、区)政协工作联系会上,武隆给出的答案是:携手合作,以大团结大联合画出最大同心圆,以推动武陵山片区大发展寻求最大公约数,以政协组织平台凝聚强大正能量,以共建共享共赢凝聚社会合力。把推动田园风光、秀美乡村变成“聚宝盆”,推动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金山银山作为人民政协履职实践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为自觉。
武陵山区合作发展的政协良方
调研 捕捉痛点
武陵山片区横跨湘鄂黔渝四省市71个县市区,经济同类,文化同质,是中西结合部最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武隆政协为了破解跨区域发展瓶颈的密码,于今年3至5月分为6个小组,深入武陵山片区深度调研。经过梳理发现,区域发展不平衡、区域政策支撑不一致、区域合作机制不健全、区域互联互通不完善这4大因素困扰武陵山片区的发展。
片区内各区县共同拥有富集的绿水青山,但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的发展极不平衡。既有年接待游客上万人次的区域,也有刚刚起步的区域;既有旅游综合收入500亿元以上的区域,也有收入仅几千万元的区域;既有吃上旅游饭走上富裕路的区域,也有还在寻找脱贫路径的区域。有的区县享受了国家少数民族政策,有的享受了国家扶贫开发补贴,有的享受了武陵山区域专项补助资金,有的没有享受任何政策。片区内各区县都在探索合作共赢的方式、路径,有的以强强联合的方式,实现信息共享、客源互送;有的以论坛的方式,实现区域对话、交流经验;有的以节庆活动的方式,实现友好往来、互通有无。“快进”通道还有差距,湘鄂两省高速限速太低,高速不“高速”;尚差部分连接大通道,高铁发展严重滞后,没有形成高铁网络;航空优势没有发挥。从“慢游”角度看,过境地较多,目的地不多。
协商 提供良方
武隆区政协坚持继承创新,把握时代脉搏,在大量走访基础上,组织片区内区县广泛协商讨论,提出了武陵山区合作发展的4大配方。
在全域规划上,按照国际知名生态旅游文化示范区的定位,用全域一体的视角进行整体规划,综合考虑景区景点、项目布局、基础设施、业态分布、产城整合、城乡一体,统筹编制武陵山片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在改革创新上,用战略的眼光、改革的勇气,力争将全域旅游示范区率先升级为国家战略,真正打破行政区域壁垒,探索创新全域旅游与精准扶贫一体化发展的“武陵山模式”,共同推动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跨越发展。
通过建成“两环四横五纵”交通主通道和积极拓展“四环四横五纵多连线”等补交通短板,通过抓好“旅游产品、旅游商品、景区文化、服务设施、旅游交通”五个建设和积极拓展“文、商、养、学、闲、情、奇”七要素等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依托各自旅游资源禀赋,坚持差异发展、错位经营、各具特色,打造个性化的“大武陵”品牌。各区县进行统一策划、统一包装、统一宣传、统一营销,真正整合形成武陵山旅游品牌。
完善景区品质,提升城市景观,推进城区景区一体化,让城区和景区沿线乡村发展起来;构建“畅、安、舒、美”的城乡旅游综合交通网络,有机融入当地景观文化元素,让公路文化成为新景观。发挥城市对乡村的辐射作用,实现城乡一体、城乡互动、产品共通、资源互补;利用片区多个国家非遗项目和民俗风情特色,推进乡村景区化,打造武陵山星罗棋布的乡村景点,实现武陵山旅游全域化。
倡议 探索路径
武陵山区,山同脉,水同源,民同俗,遍布雄山秀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良生态环境。介于此,武隆在“湘鄂黔渝边区县(市、区)政协工作联系会第36次会议上发出了《跨区域旅游合作武隆倡议》,提出了《委员建议》。倡议武陵山片区各区县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旅游市场主体合作、文旅融合以及建立旅游合作机制等方面加大交流协作力度,构建全域旅游共建共享新格局。
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上,共同推进高铁、高速、机场、城际轨道、景区联通等快速交通网;鼓励旅游企业间、景区间建设“智慧旅游云”,共建旅游大数据平台;在扩大旅游市场主体合作上,整合优势资源,共同推出主题鲜明的精品旅游线路,定期不定期开展市场营销,共同打开国内外旅游市场;在全域旅游深度融合上,利用民族文化、遗产文化、民俗文化等丰富的文化资源,实现跨区域的节庆、文体活动;在搭建全域旅游平台上,推动骨干企业、景区间创新投资机制,探索组建双边、多边旅游投资集团。片区内各级政协委员要在合作推进片区旅游交通互联互通、合作推进片区全域旅游品牌建设、合作推进片区乡村振兴政策支撑、合作推进片区一体化发展进程等方面发挥政协优势,献出政协智慧,做出政协贡献。
调研武陵山片区
视察延沧河
在青山绿水中释放委员能量
武隆区政协铭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两点”“两地”“两高”的殷殷嘱托,身体力行地助力重庆这座“山水之城·美丽之地”成为海内外游客“行千里·致广大”的旅游目的地,团结带领全体政协委员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贡献政协智慧,释放政协能量。
协商议政显担当
“我认为,在白马山的打造上,要充分体现区委‘错位拓展’的深刻内涵。建议重点突出休闲度假+体验养生+景区观光+特色旅游。”
“在白马山文化的定位上,要突出特有的茶文化与爱情文化,现有定位不能彰显白马山的文化个性,完全没有吸引力。”
“乡村振兴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和提升农民高品质生活的重要战略,发展全域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和抓手。建议以全域旅游为抓手,打造核心景区+乡村旅游的个性化发展模式,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金山银山。”
这是在武隆区政协围绕“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组织的几次协商议政中,部分委员的积极建言。在今年的协商课题选定上,武隆区政协征求区委、区政府意见和委员意见、界别群众意见,充分体现党政意图、发展所需、人民意愿、政协所能,为推动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画最大同心圆,求最大公约数。
山清水秀寄情怀
“我们要通过深度调研,提出真知灼见,在打好自然遗产、休闲度假、人文历史、乌江画廊、美丽乡村‘五张牌’中贡献政协委员智慧;在加快建设‘全国优质旅游示范区’和‘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中聚合政协力量。”这是武隆区政协主席潘晓成在大调研专题会上掷地有声的话语。
潘晓成负责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调研组,78名政协委员深入12个部门、2个街道、14个乡镇、39个村社、18个企业,客观分析了“房屋乱建、坟墓乱埋”等影响农村环境的10大问题及其根源,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宣传、强化农民教育,加强治理、整合项目资金”等15个方面49条意见建议,在武隆区委常委会上被称为“有力度、有深度、有分量”的调研;副主席徐正菊负责的“农村‘三变’改革”调研,深入2个街道、25个乡镇以及贵州省的3个区县,摸清了“三变”改革的家底以及面临的8大实际困难,总结了9大变革雏形,提出了7个方面29条意见建议,被区委称为“武隆‘三变’改革”的引擎;在“完善城市功能”调研中,18名政协委员与城乡建委等部门配合,深入市内外调研,形成的《完善武隆滨江休闲旅游城市功能》调研报告被区委认为是“武隆城市建设的‘蓝图’”。
敬业爱岗涌激情
“按照政协委员的建议和规划,我们正在恢复‘川盐入黔’古渡口、古驿站、古盐道,配合区喀斯特公司对沿沧河的开发,开启乡村旅游新征程。”沧沟乡党委书记黄庆喜上眉梢,“以前我们盲目瞎干,在大田古村落的保护上走了不少弯路。”
这是武隆区政协开展“创建委员履职先锋岗”活动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该区政协精准对标市委《关于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的意见》,组织政协参加单位、政协委员、政协工作者开展“创建委员履职先锋岗”,重点围绕“山水自然美、人文精神美、城乡特色美、产业素质美”等方面开展助推活动。
民盟武隆支部开展“保护母亲河、我们同行动”活动,与留守儿童一起清理芙蓉湖畔垃圾;政法委员小组开展“乡村农民讲习所”活动,通过生动的事例和讲解,把乡风文明传授到千家万户;政协委员申建中种植脆桃收入达到90万元,带动周边67户农户种植脆桃,户均增收1.98万元;政协委员路杨率领公益协会组织资金70多万元,帮助600余名山里孩子实现梦想、帮助600余个留守家庭享受温馨医疗急救;政协委员何智,坚持通过微信等新媒体,每天宣传一则法律知识……
敬业爱岗,发挥委员作用,他们履职的激情不断……
庙垭乡油菜花
白马山茶海
白马山黄柏淌湿地
(刘华/文 武隆区政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