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8年10月09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要闻
版面翻页
要闻
01

山坡上的“椒”响曲

□ 作者 唐晓莉

“今年最大的一株挂籽43斤,最小的一株也有12斤。照这样算,今年我的花椒产量达到了115吨左右,收成至少在200万元以上。”看着硕果累累的花椒地,荣昌区广顺街道的花椒种植户游小君兴奋地说。

2012年,游小君在广顺工农社区的山上承包了一片地来种植花椒。但令他想不到的是,两年时间过去了,花椒树始终是黄黄的,而且产量很低,600余亩的花椒地年产量仅40吨。

荣昌区政协委员陈义相从事农业推广工作20多年,主要负责该区的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在一次下村采土的过程中,他得知了此事。他在游小君的花椒地里转了一圈,把土壤带回了实验室。“主要是PH值太低了。”陈义相介绍,一般酸性土壤是种不出花椒的,而通过实验分析,这片山坡确实也不适合种植花椒。

但两年以来,游小君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在这片花椒基地上。如果不适合种植花椒,又该怎么办?游小君犯了愁。

“要在这片酸性土壤上创造一个奇迹!”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荣昌区仅有的几位“土化”专业之一的陈义相在心里暗下决心。“酸性土壤不外乎是缺钙,PH值也是可以调节的。”他想采取多施有机肥、多补钙的方式,来解决酸性土壤问题。通过一年多反反复复的实验,他为游小君的花椒地“量身定做”的肥料配方终于“出炉”了。

“当时我以为是因为自己缺乏经验,要么是肥料浇少了,要么是药没有打好,根本没考虑过土壤的问题。”拿到肥料配方后,半信半疑的游小君只拿了一小部分的花椒地来试。“没有想到,到3月下旬,最大的一株挂籽近40斤,最小的一株也有10斤,跟其余没有施这种配方肥的土地相比,产量差距太明显了。”游小君难掩脸上的喜悦之情。

“其实工农社区的土壤土质较好,对游小君地里的土壤实行了分块对比后,找出了最合适的肥料配方。土好了,花椒产量自然就上去了。”学以致用,让陈义相委员在工作中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我参加工作23年了,一直从事土肥研究工作。我们区的每个村,我都去过不止一次,很多农户的名字都叫得出来。”陈义相笑谈,荣昌凡是有农民栽种土地的地方,就有他的影子。

“下村时,我们会与农户们交流意见,采集土壤样本。回到单位,就对采回的土壤进行化验,通过得出的数据,提出适合这片土壤的配方。”陈义相介绍,要得出一个比较好的配方,至少需要三年时间。陈义相对荣昌区各地土壤的情况信手拈来。而这23年以来,因为他改良配方而受益的农户数都数不过来。

“我的人生,因为从事土肥工作得到了满足,因为担任政协委员得到了升华。只要我还能干,我就会坚持下去,为家乡人民服好务,为家乡建设尽好力。”陈义相如是表示。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