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8年10月09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关注·“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情况
版面翻页
关注·“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情况
02

让条条大道通重庆

——市政协全力助推“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让重庆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更好发挥重庆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必须让重庆交通步入提速提质、加快发展的快车道。

由此,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交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认识和推进,将“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作为落实《中共重庆市委关于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在重庆大地上的决策》部署,推动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战略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一年多来,在中央关心支持下,全市上下铆足干劲,大力实施“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倍受市政协关注。今年,市政协将其作为常委视察议题。9月,市政协常委兵分四路,围绕重庆交通建设的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等方面情况深入视察,用短板思维找差距,用高质量发展思维献良策。9月27日,市政协召开常委视察意见交换会,与会人员在交流中碰撞共识。一条条闪着智慧光芒的“金点子”,唱响了助力“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履职强音。

重庆西站

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总体目标

大手笔 投资2685亿元

四好农村路投资275亿元,建设通组公路6.26万公里

高速铁路 投资810亿元,开工1400公里

高速公路 投资1000亿元,建成通车1000公里,开工建设1000公里,开展前期工作1000公里

普通干线公路 投资600亿元,改造10000公里

交通建设成绩单

“四好”农村路:现已开工1.6万公里,为年计划的66.7%,其中已建成10224公里。

高速铁路:全面推进“米”字型高铁网建设,加快构建国家综合性铁路枢纽,计划到2022年全市开工建设8条、1700公里高铁。

高速公路:江津至习水段已建成投用,巫山至大昌、合川至璧山至江津和渝广支线3个项目已开工建设,续建的渝长高速扩能等10个项目793公里正在加快推进。

普通干线公路:已启动改造3900公里,其中已建成1100公里。

城市交通:主城区道路通车总里程5057公里,建成跨江大桥31座、穿山隧道17座、立交230座,并于2017年底实现了“公交优先”零的突破;城市轨道交通正加速推进187公里在建线路,预计在2020年全部建成。

民航发展:万州、黔江支线机场正在实施改扩建,巫山、武隆支线机场建设有序推进,永川、万盛通用机场开工建设,江北国际机场也在原有1条跑道、10万平方米航站楼基础上扩能升级为3座航站楼、3条跑道同时运行的机场。截至今年8月,我市已通航182个城市,开通航线291条。

内河航运:“一干两支”干支联动的航道网络基本形成,主城果园、涪陵龙头、万州新田、江津珞璜四大枢纽港一期已全部建成投运,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已初具雏形;2017年水路货运周转量占综合交通比重63%。

T3航站楼

市公安局交通指挥中心

寸滩双线特大桥

果园港

抽丝剥茧 找准交通建设“短板”

◆干线公路项目上级补助资金一般低于项目总投资的一半,其余的需要区县自筹。目前,因国家对区县政府负债进行了管控,在区县财政收入增加不多的情况下,难以在短期内筹资建设配套资金,导致部分项目延后开工。

◆在交通建设领域,国家层面颁布了极为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红线,尤其以基本农田18亿亩红线、生态保护红线、林地保护红线为主,国道、省道升级改造项目在实施中面临较多困难。

◆三峡船闸货运通过量已远超实际通过能力的40%,船舶待闸频繁且待闸时间不断延长,导致进出口物流成本大幅攀升,严重制约了我市港口功能发挥;条码技术、GPS技术等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在一些港口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港口智能化水平还不高;枢纽型港与铁路、公路、航空等运输方式之间的有机联系和无缝对接不够畅通,缺乏有效的物流联盟。

◆江北机场西侧空域受白市驿军用机场空域影响,航线容量受限,现有停机位难以满足长期发展需要,在航权分配、时刻资源、空域容量、飞机引进指标等方面,重庆航空产业发展与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的要求还有距离。各支线机场航线补贴来源渠道比较单一、航线开辟困难,导致航线补贴难以降低。

◆在城市交通管理方面,红绿灯智能系统未实现联动,客观上增加了交通拥堵;汽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城市道路资源供给不足,特别是次支道路微循环不畅,主城区城市快速路数量少,导致车辆聚集中心区交通节点。

头脑风暴 “金点子”彰显政协智慧

◆“四好”农村路建设要突出“加硬”,硬化农村道路,提高通畅水平;普通干线公路建设要突出“加等级”,加大改造升级力度,提高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高速公路建设要突出“加密度”,进一步完善高速公路网络,同时提高智慧交通的管理水平。

◆切实引入民营企业参与交通建设项目,在区县融资能力不足、总体经济存在下行趋势的情况下,积极推进交通建设项目的PPP投资建设模式,既解决交通投资缺口问题,也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投资渠道。

◆努力实现铁路运输服务系统的适度超前配置,有效提升铁路客货运输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轨道交通建设要和城市规划紧密结合,对沿线土地同步规划、提前控制、及早储备,避免大量不必要的拆迁。

◆根据区域发展、功能定位等进行通盘考虑,结合路网结构的重要程度、功能水平和建设规模等因素,科学安排工程建设时序,确保项目建设与现实需求对接,尽量减小施工对城市运行的影响。

◆加快体制改革,整合组建我市专业化的铁路建设和运营投资集团公司,赋予其主要参与全市国铁干线和负责重庆铁路投融资、建设、运营、开发、管理于一体的使命,形成政府和市场两个主体共同推进铁路建设的强大合力和良性机制。

◆积极协调国家发改委、交通部出台政策,建立长江上游外贸集装箱船舶优先过闸长效机制,并采取适度限制沙船等内运物流、适度放宽三峡大坝过闸船舶吃水标准,缓解拥堵,提高港口开放效率。争取国家加快三峡枢纽水运新通道尽早开工建设。

◆尽快启动江北机场T3B航站楼和第四跑道建设,加快实施白市驿机场迁建工程,为江北机场创造有利的空域条件,从根本上解决军民航空空域使用矛盾。建立市级支线机场航线补贴专项资金,按补贴总额的一定比例予以配套补贴,形成市级与区县共担航线补贴的机制。积极争取国家层面对我市在国际航线航权分配、时刻资源、空域容量、飞机引进指标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引导支线机场发展旅游航线。

◆将交通吸引量大的城市功能逐步向内环以外转移,如内环以内的学校、医院、长途公交客运站、货运物流中心等,逐步向内环以外转移,不断增强内环以外区域承载能力和集聚能力。通过增加停车泊位供给,分时分类分区域制定差异化、阶梯化停车收费政策,缓解交通拥堵现象,同时完善城市开发建设规划布局,加快推动城市核心区大型客货运场站、物流基地等交通“热点”疏解减载,从源头上减少交通虹吸效应。

◆加快将智能化科技手段与交通规划、指挥、交通调度等方面结合应用,将移动支付、人脸识别等手段用于乘坐轨道交通、停车支付等领域,发挥科技在治堵、方便停车乘车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满足人们出行便利需求。

委员声音

加快推进“三铁”融合发展

陈义华(市政协专职常委)

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促进“三铁”融合发展,构建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新格局,需要强有力的保障体制支撑和实施平台。该平台应具有综合交通一体化体制优势,整合我市公交、轨道、铁路、枢纽等交通基础设施资源,实现“三铁”融合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一体化管理。需要研究“三铁”融合的体制机制、政策法规,实施既有铁路与城市轨道的票制互通、安检互信、服务一体;以轨道交通服务一体化为目标,通过顶层设计、体制创新,实现干线铁路、市域铁路 、城市轨道等不同运营主体轨道系统间的便捷服务、无缝换乘。

让轻轨成为城市交通“主力军”

张亚兴(市政协常委)

重庆轻轨现有里程264公里,在建里程201公里,尽管处于中西部第一,但是已经十分拥挤,承载能力趋于饱和,急需形成网络、加大密度,真正承担起公共交通主力军的责任。所以,一定要千方百计加快轻轨建设。同时,在轻轨建设中,要注重轻轨各条线路之间的换乘便利性,要注重与其他交通工具的衔接,要注重与轻轨站周边大型商场、公共建筑、过街通道等的连通。

加速推进重庆东站建设

夏恩鹏(市政协常委)

东环线作为重庆铁路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对于实现沿线各区域间的快速客货交流,对于增强枢纽的路网灵活性及适应战备需求意义重大。作为东环线和我市“三主两辅”客运枢纽布局上的重要站点,重庆东站的建设又尤为重要。目前,东环线已开工两年多,预计2021年开通,时间紧,任务重,希望相关部门强化协调,抓紧稳定东站建设规模,加快站区配套交通疏解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确保与铁路站房同步开通。

做强做大重庆航空

赵光晓(市政协委员)

一是重庆交通指挥中心整个环境和设施设备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议对重庆交通指挥中心进行改造或者搬迁。二是加快重庆第二机场的选址、规划、建设速度,争取多开辟国际直航航线,做强做大重庆航空公司。三是重庆主城上下班高峰期堵点还很多,要想办法切实缓解西环立交等堵点问题。四是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平台,大力宣传“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让全市人民更加关注交通、理解交通、支持交通。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