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脱贫致富路
—— “参政议政巴渝行”采访团走进巫山
有“黄金水道”——长江流经的渝东北县城巫山,因山高坡陡、峡谷纵横,并没能畅通其发展的道路,贫困也一度缠绕着当地的不少群众。如何才能打开交通瓶颈,让巫山的贫困群众走上脱贫致富之路?近年来,巫山县委、县政府积极探索,县政协也持续献计出力。近日,市政协组织“参政议政巴渝行”采访团走进巫山,感受其新的发展变化。
筑产业之路
“今年我种了42亩烤烟,毛收入大概在16万左右。”采访团一行驱车沿着盘山的沥青道路来到巫山县铜鼓镇葛家村,走进村民张永林的家时,他正和妻子在整理打捆刚被烘干的金灿灿的烟叶。被询问起种植烤烟的情况,张永林脸上的笑容格外灿烂,“现在路修好了,烟草公司的车可以直接开到家门口来收购,方便多了。我们准备继续扩大种植规模。”
站在张永林家门前,放眼四周,田地里几乎全是待收割的烤烟。“烤烟现在已是葛家村的主要产业之一。”铜鼓镇镇长王立平欣喜地说道。葛家村虽然一直有烤烟种植历史,但大都比较分散,加之道路不通、路况不好,销售不畅,收入也不乐观。“如今,葛家村不仅发展起了规模化的烤烟产业,还发展了脆李、蓝莓、葡萄等水果产业。这些发展还真是离不开县政协的大力帮助!”
随着2015年巫山县脱贫攻坚战的打响,该县政协积极响应县委号召,充分发挥渠道畅通、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等优势,深度参与脱贫攻坚工作。除了通过视察调研、民主监督等方式,为脱贫攻坚工作建箴言献良策,更积极对接贫困村,直接帮扶贫困户,为其脱贫致富支招出力。
铜鼓镇是巫山县政协对口联系的脱贫攻坚联系乡镇之一。而葛家村曾是铜鼓镇典型的贫困村,同时还是市级贫困村。
通过驻村工作队深入走访,巫山县政协在摸清这些贫困乡镇及贫困户的底子后,又积极分析致贫症结,因户施策帮助理清发展思路,协调解决资金等问题。据介绍,在帮扶葛家村整村脱贫中,巫山县政协就积极协调了水务局、扶贫办、农委等部门,筹集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约3000万元,对203公里村道进行了整修,新修村社道路98.4公里,硬化道路81公里;累计整治山坪塘556口,修建人畜饮水池120口1.95万立方米,铺设管道36万米,解决1.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建交通枢纽
内部的产业道路逐渐畅通了,外部的致富之路如何走得更宽广?对此,巫山县政协也开启了新的思考。
今年4月至5月,该县政协组织部分常委及委员,分成2个调研组,由分管副主席带队,先后到10个乡镇开展实地调研,并现场察看了神女峰机场、郑万高铁(巫山段)、绕城路及部分旅游公路、农村公路等在建、已建项目情况,与县交委、发改委、城乡建委等12个相关部门进行了座谈交流,最终形成了《关于“建设渝东门户综合交通枢纽”的调研报告》。
针对规划、建设及保障等方面的问题,该县政协提出了10余条意见建议。如应更加注重规划引领,确保公路、水路、铁路、民航等基础设施项目统一规划、同步建设,促进水、陆、空、铁各种运输方式优势互补、协调配合、科学组网;要更加注重建设效应,注重区域协同、政策统筹、瓶颈破解、管理规范等。此外,还要更加注重保障服务,优化建设环境,强化队伍建设等。
巫山县政协希望通过积极关注并聚智聚力全县的交通发展,使致富的道路变得更通畅、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