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政协报数字报纸

国内统一刊号:CN50-0064
微信公众平台:CQZXB999
2018年10月12日
按日期搜索
12 2014
 
 
 
 

重庆政协报

专题
版面翻页
专题
04

创新城市管理 提升城市品质

江北智慧城管监督指挥大厅

2018年“3·19城市管理主题服务周”暨“文明在行动·重庆更洁净”志愿服务活动现场

主城区公共直饮水项目建设方便了市民出行饮水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专题调研城市提升工作,多次对城市管理工作作出指示和要求。市委、市政府已经把城市管理工作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来抓,对城市管理的总体思路、目标要求更加明确、更加细化。

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作为一座“城在山上建、江从城中流”,地理风貌独特的城市,重庆如何提升城市品质,进而创造高品质生活?

创新城市管理,促进城市品质提升,让城市成为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这就是重庆的选择。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城管委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和“四个扎实”要求,深入推进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人性化水平,紧扣“一月有行动、半年见成效、一年让群众有明显感受、三年大变化、五年大提升”目标,持续推动城市品质提升。

大城细管:着力突出精细化

巴南区通过现场调研,解决了乌洋街社区反复投诉的占道经营、乱堆乱放、环境卫生差等热点问题;江北区开展“马路办公”,专题治理盘溪河周边环境及寸滩老街公厕等市容环境管理问题;北碚区组建5支“马路办公”小分队,专门负责推进缙云山沿线综合整治工作……在主城区,“马路办公”渐成常态。

今年以来,市城管委按照市领导关于“管理城市的人,办公室应该在马路上”的指示精神,深入推进“马路办公”,市、区城市管理部门以路为岗、包责连片,切实解决城市管理过程中难点、热点和群众最关注的问题,成效十分明显。

截至目前,全市“马路办公”出动近9万人次,发现各类问题17万个,问题整改率达96%。自开展“马路办公”以来,仅主城区生活垃圾清运量日均就增加约600吨。

“我们还将进一步完善机制、抓好结合、加强推广,在我市城市管理领域全面推行‘马路办公’机制。”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进一步总结主城区“马路办公”经验,建立马路办公的数据月统计通报制度,不断完善责任机制、督办机制、考核机制,使“马路办公”形成常态,达成长效,真正做到城市管理问题“马路上办”“马上就办”“马上办好”。同时,将“马路办公”与“五长制”“门前三包”结合起来,与城市品质提升八项重点工作结合起来,与城乡结合部整治结合起来,与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马路办公”一线巡查、一线调研、一线处置的优势,促进城市管理重点工作顺利推进。并将主城区行之有效的信息传递、通报点评、督导考核等好的经验向渝西片区乃至全市推广、延伸,尤其把远郊区县城市管理“马路办公”情况与主城区同步收集、同步通报、同步宣传,实现全市城市管理“马路办公”水平整体提升。

据了解,今年市城管委积极组织实施主城区市政设施及园林绿化品质提升八项重点工作,解决城市护栏样式不统一、桥梁隧道容貌不整洁、城市绿化亮点不突出等各类城市问题。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护栏整治930千米、涂装各类城市桥梁487座、隧道及下穿道206座;优化园林绿化530万平方米,城区空地整治1000万平方米,城市容貌更加靓丽,受到广大市民认可。

围绕“大城细管”,我市不断完善城市管理顶层设计和高位协调机制。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要求,市城管委充分运用“兴调研、转作风、促落实”调研成果,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提出实施城市综合管理提升行动的整体思路。市政府还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市城市综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督查考核组。

大城智管:着力突出智能化

突出智能化,我市正加快推进大城智管,用先进理念武装头脑,用科技手段提升能力,通过加速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城市管理的深度融合,强化大数据智能化技术在城市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城市管理高效、便捷、精准。

在江北区,市民在停车环节感受到了智能化带来的便捷:智能停车管理系统,通过空位信息查询,停车位空闲出租、诱导系统发布,以往车主寻找泊位和停车等待时间得以大幅缩短;遍布路边的路侧停车IC卡、微信、支付宝等电子化收费,基本做到了车位好找、停车不等、泊位善用、付费便利。

在沙坪坝区,一套智能积水监控系统则在强降雨天气中大显身手。该系统主要依靠超声波及液位计实时检测,视频监控进行辅助。据悉,该系统对沙区内易发生积水险情的19个下穿道路、低洼地段等积水点进行着实时监测,当积水超过水平路面10厘米以上高度时,系统会自动报警,以便市政部门对暴雨积水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处置。

……

目前,全市已完成所有区县数字城管平台建设,实现数字城管全覆盖,覆盖面积达1216平方公里。各区县不少于40个部门单位接入数字城管平台中心,基本覆盖了公用设施、建设管理、交通运输、市容环卫、园林绿化、房屋管理、水利水务、环境保护、地下空间等城市管理领域。数字城管平台实行12小时工作制和24小时值班制,健全完善周末和节假日无空档工作机制,365天不间断运行,实现了监督时段全覆盖。

同时,不断完善主城区数字城管网格化管理。通过建立“万米单元”网格管理体系,对网格内城市管理涉及的所有部件、事件全部纳入采集,主城区部件普查准确率达到99%以上。通过数字城管万米单元网格,科学划定责任区域,明确网格管理责任、目标、任务和标准,基本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统一标准、统一监督、统一评价的数字城市管理网络。

此外,不断推进智慧城管建设。在市级层面,制定了《全市智慧城管建设指导意见》和《市城管委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智慧城市管理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完成了数字城管市级监管平台和12319系统的升级改造,建成移动办公和视频应急指挥系统,完成城管数据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和技术方案设计。

在区县和行业层面,目前已有27个区县启动实施城市供排水管网普查,5个区县实施城镇地下管网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17个区县完成城市园林绿化信息管理平台建设验收。全市城市照明智能控制系统建成率90%;GPS定位管理城管作业车辆2100多辆;城管行业危险源监控达6300余点位。

“下一步,我们将更加突出智能化,聚焦高效、便捷、精准管理,推动城市管理工作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推进智慧城市管理大数据平台建设,完成智慧城市管理市级平台立项审批;推进主城区城市管理物联传感全覆盖工作,不断提升城市管理秩序问题和部件缺失等智能化发现、派遣、非现场处置和核查评估能力。

大城众管:着力突出人性化

在渝中区,大溪沟街道整合楼长力量,以楼长为骨干,成立了9支450人的居民志愿者队伍,坚持全天候开展文明劝导、环境卫生清扫等志愿服务活动;人和街社区志愿服务队不管风吹日晒,每天分两班常态巡查,有效维护辖区内市容市貌;上清寺街道整合店长力量,通过召开经营门店座谈会、入户走访等方式明确店长职责,让店长变“接受管理”为“主动参与”。

我市大力推进大城众管,强化区县政府主体责任、市级部门协同责任,全面发动社会单位、居民群众积极参与和监督城市综合管理工作,不断调动广大群众共同参与的积极性,营造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

着眼“众管”,畅通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渠道。建立包括12319城市管理热线、微信投诉平台、市民城管通APP、月度暗查、巡查督导的多层次发现问题、交办问题、指导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截至目前,12319服务热线受理咨询投诉问题4.24万余件,结案率在99.41%以上,满意度达90%;城市管理舆情受理市民诉求3451件,办结率100%,有效保障市民投诉问题得到妥善处置,进一步激发了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热情。

着眼“创建”,引导人人参与城市管理。大力发动市民群众参与国家园林县城和国家园林城镇等创建工作,不断提高城市宜居性和市民幸福感。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创建国家园林城区(县城)19个、国家园林城镇8个。积极推动“门前三包”责任制和“五长制”,引导市民参与城市治理。同时,在《重庆日报》等媒体上开设专栏和曝光台,在窗口地区设立公益广告,广泛开展“城市最美”系列评选、“3.19”城市管理服务主题周等活动;开展“寻找最美公园”活动,市民点赞达845万人次,“大城众管”氛围愈加浓厚。

着眼“人性化”,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市城管委始终把“以民为重”作为根本宗旨,以“市民需求”为标尺,用“市民满意”来衡量,切实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检验得了,着力提高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今年以来,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取消了主城区路桥通行费,民调显示,主城区97.67%的群众对此表示满意。同时,目前已完成退费近亿元,并顺利拆除17个收费站;在主城区人流密集的商圈、广场、公园等位置建成公共直饮水点290个,缓解市民“饮水难”;主城区新增公厕276座,缓解市民“如厕难”;完成老旧居民住宅用水提质改造近3万户,城市用水更加安全;推动城市“增绿添园”项目,完成“增绿添园”项目91个,为市民休憩游乐营造了良好环境。

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是新时代城市管理追求的目标。当前,全市城市管理系统正狠下“绣花”功夫,深入推进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着力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人性化水平,既管好城市“面子”又解决好城市“里子”,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努力让城市更加干净整洁有序、山清水秀城美、宜居宜业宜游,让城市生活更美好,尽显重庆独特的城市魅力。

录入:徐影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重庆市委员会 地 址:重庆市渝北区红锦大道68号 邮 编:401147
备案号: